基于体验学习的田园研学基地空间营造方法探索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多数儿童已经进入到城市生活学习,与大自然的交流互动也越来越少。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术语“自然缺失症”强调了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与大自然有更多接触。2013年《国民休闲旅游纲要》明确提出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后,全国各地就逐渐开展了研学旅行。2017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当代教育方式的拓展以及乡村农业的转型为田园研学旅行提供良好的的政策保障以及研学场地。但目前田园研学基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乡村田园的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体验空间营造策略单一。使儿童在研学过程中体验类型单一体验感不足。由此可见对田园研学基地体验空间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田园研学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以及从儿童研学的需求出发,分析田园研学基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环境行为学、儿童行为学、生态美学、体验学习理论等多个学科的运用。针对现状问题从田园生态、生计、生活三方面整合乡村田园资源。从儿童体验学习的角度找到乡村田园与儿童研学的关联性,并探讨研学体验活动。根据体验活动总结空间设计原则与策略。最后以案例实践佐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试图解决目前田园研学基地体验类型单一问题。文章总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个章节主要对田园研学旅行的背景研究、相关概念解析以及对研究现状分析,明确了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框架。第二章节主要对乡村田园景观过程的分析整合田园生态自然、田园生产生计、田园生活文化资源。第三章根据儿童活动特征探讨儿童体验学习与田园资源的关联性。从乡村田园的自然生态过程、生计景观现象、田园生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儿童在田园研学的体验活动。第四章根据体验活动提出田园研学基地空间设计原则与策略。并从“多层级”、“多方式”、“多主题”三方面策略展开提出针对性的空间设计方法。为儿童在田园研学过程中有更多体验的可能性。第五章以武隆区双河镇木根村洋瑜研学基地为例。通过设计方法的实践证实空间营造方法的可行性,试图解决目前田园研学基地营造策略单一、体验感不足等问题。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其他文献
车间作业调度问题是生产制造中的一个NP-hard问题,本文针对考虑落架次序的卫浴玻璃生产车间作业调度问题展开研究。在卫浴玻璃生产过程中L架用于缓存和搬运玻璃,因而需要在L
目的评价Arg-PN和PN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探索小儿围手术期更有效的营养支持配方. 方法对16例重症围手术期患儿应用Arg-PN营养支持,即在PN的基础上添加精氨酸5~15 g/d.其中2岁以
随着畜禽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畜禽养殖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然而大规模养殖造成的动物粪便污染问题不容小觑。粪便中含有大量致病菌和病原体,严重威胁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移动计算技术与各类信息终端的进步,极大促进了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发展,数字化、移动化的在线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新方式。与此同时,纷繁的在线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