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一种生命成长的过程。但是,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质兼美的课文被生硬剖析,繁琐机械的技术训练充斥课堂,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学习的动力严重不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焦点。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生命、价值、个性,使语文课程与教学成为陶冶人性,建构生命、完善心智,促进生命个体生成的摇篮,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人秉承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语文的本体和生命的本体出发,探讨语文课程的学习动力驱动观,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语文课程学习动力驱动观的内涵,从语文课程学习动力驱动观的基本内涵、基本思想和价值意义三个方面展开。关于基本内涵,首先从心理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动力驱动观的含义,然后从语文的本体和性质入手,根据学生的特点,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动力驱动观是强调学生以生命主体的形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以生命智慧开启语文学习之门,强调语文要以其丰富的生命内涵和文化底蕴,召唤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之中。语文课程学习动力驱动观的基础是融入生活,关键是主体交互,本质是感受体验,价值是人文关怀,归宿是超越生命。语文课程学习动力驱动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理念、素养和情感三个方面。第二部分:语文课程学习动力驱动观的考察。从语文教学的现状考察语文课程教学中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并反思审视这些现状背后反映的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语文本质理解的偏差,教学观的异化,生命的不在场,教材的误读。第三部分:语文课程学习动力驱动观的功能。将其功能主要总结为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多元思维,完善人格品质,激发生命潜能,丰富生命内涵,实现生命自由等几个方面,并分别对其进行阐释。第四部分:语文课程学习动力驱动观的实践。本部分主要讨论语文课程学习动力驱动观的实践策略。第一,回归生命,调动生命激情。要构建生命化的教学内容,从教材到教学情境和教学拓展都要回归生命;营造生命化课堂,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感受;倡导生命化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探索,充分有效预设,促进动态生成,实行题目开放,感受创造快乐。第二,融入生活,亲历生活过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入生活,感悟语文;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语文教学的训练也要回归生活。第三、感悟体验,唤醒人本智慧。品味语言,让体验与阅读结合,通过诵读教学,感知文本中的情感;强化点拨,让体验与思考结合,对文本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进行点拨强化,鼓励学生深层思考;整合创新,让体验与联想结合;迁移内化,让体验与写作结合。第四、关爱信任,超越个体期待。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信任学生,并且对学生怀有期待,期待学生的个体成长和生命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