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候车厅应急广播系统声学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hanica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完成高铁站候车厅声场研究,为高铁站候车厅的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将国际上先进的声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到国内的相关研究中来,为其他类型大空间的声学研究提供参考,并且最终提出可行的高铁站应急广播系统声学设计策略。首先从介绍了高特展候车厅声场特点,基本表现为空间体量大,混响时间长,语言清晰度差。并且介绍了应急广播系统构成与控制流程,明确了高铁站候车厅声源系统最常见的布置形式。然后结合高铁站候车厅声场特性,分析并归纳对其语言清晰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明确了广播系统声学设计应从声场设计和声源设计两方面入手。介绍了声学仿真软件Odeon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对Odeon软件可靠性进行验证,明确了采用Odeon进行声场模拟是可行的。之后,从电声设计角度出发,在模拟中通过改变声源布置方式,分别研究声源间距和声源位置对语言清晰度的影响。发现随着声源间距的增大,空间内STI平均值升高,但其均匀度变得较差;声源位于侧壁15m高及转角处时,空间内STI平均值较高且分布较均匀,提出在应急广播系统声学设计中,应尽可能保证全部收听区域处在声源混响半径内;并且,混响时间并不是决定语言清晰度的唯一指标,仅通过降低混响时间不一定能够保障良好的语言清晰度。在以上参数设置的基础上,从建筑声学设计角度出发,模拟中通过变换声场条件,分别研究吸声材料位置、空间吸声量以及空间容积对语言清晰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吸声材料位于吊顶时,STI平均值及分布均匀度均优于吸声材料位于侧壁的情况;随着空间吸声量的增大,空间内STI平均值有明显升高,但其分布的不均匀度略有增大。将空间容积控制在较低水平,可以获得较高的语言清晰度,并且STI值均匀度更好。最后,结合之前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分别从建筑声学设计和电声设计两方面,提出有利于保障应急广播系统良好听闻效果的声学设计策略,以期对相关工程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城市水域空间和水景观,是科学的配置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健康有活力的水域空间和水景观是确保"人、水、
地下空间是一个可供长期开发利用的空间类型,是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地下建筑开发利用方面的理论实践研究日趋成熟,但在一些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的小城市
本研究以鄂西土家族传统民间营造工艺技术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营造主体——民间匠师入手,另一方面以营造客体——鄂西土家族民居为研究对象的载体,对鄂西沙道沟沿龙潭河流域
笔者通过在鄂东南长期调研发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前人们都居住在传统民居中的很多人纷纷建造新的民居,不居住在以前自己的传统民居中,同时也有一些居民仍然居住在传统民
本文研究的范畴为城市设计角度的滨河景观空间设计。文章以铜仁市木杉河滨河风貌带设计为核心项目实践,通过文献理论分析、现场调研、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滨河区
博物馆建筑是极其可塑性、又与时代发展联系紧密且能及时反馈社会信息的一种建筑类型。时至今日,博物馆的发展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在社会要求下做出了相应的衍生,并
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安居环境重建追踪及评价研究》的先导研究。论文研究目的在于确定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安居环境重建评价研究的范式,明确评价的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中村的混乱和无序己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改造。政府采用另行置换土地的方式,为城中村村民建设集中安置的住区,将城中村村民集体搬
在多元文化碰撞的今天,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面对区域文化精神的逐渐丧失和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面对能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对本土设计的思考就尤为重要,对建筑与文
夯土建筑是生土建筑的一种,具有优良的节能环保性能,符合当今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方向。但传统的夯土建筑存在诸多弊病,同时人们对夯土建筑的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使得夯土建筑没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