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环特性的毛坯生命周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blecle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坯设计阶段决定了80%以上毛坯制成、进一步加工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因此,在“节能减排”及“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进行基于资环特性的毛坯生命周期设计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依托国家863计划“机电产品绿色制造基础数据库与采集系统开发”(课题编号:2012AA04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工件能耗属性的制造系统能效提升方法研究”(基金编号:51275365)和国家863计划“典型机床绿色生产工艺技术评估及应用系统”(课题编号:2014AA041504)等课题,基于生命周期设计、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和技术,对基于资环特性的毛坯生命周期优化设计方法及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1)提出基于资环特性的毛坯生命周期设计框架  根据毛坯生命周期过程特点,系统分析毛坯生命周期过程资源环境特性。基于生命周期设计理论,从“毛坯”和“毛坯生命周期过程”两个方面分析毛坯生命周期设计方案,并归纳毛坯生命周期设计准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资环特性的毛坯生命周期设计框架。  (2)构建基于资环特性的毛坯生命周期设计模型  基于毛坯生命周期设计需求分析,建立毛坯生命周期设计目标体系、进行目标描述、定义环境目标、分析目标影响因素,确定从毛坯材料选择和尺寸设计两方面入手进行基于资环特性的毛坯生命周期设计。提出“目标设计因子”的概念作为设计过程与设计信息的桥梁。根据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材料选择原则研究,提出毛坯生命周期设计材料选择方法。提出“尺寸元”的概念,在FBAS(功能-行为-支撑-载体)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尺寸元的毛坯生命周期设计尺寸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支持基于资环特性的毛坯生命周期设计信息模型。  (3)目标设计因子提取及目标量化研究  研究目标设计因子提取和应用机制,建立目标设计因子效用映射模型、效用过程模型和目标影响因素三坐标识别模型,给出目标重要影响因素提取流程、目标设计因子量化表达过程,并对目标设计因子的表达与尺寸元的关系进行阐述。在现有生命周期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将目标分析扩展到整个毛坯生命周期,提出串行状态变化过程目标函数,针对毛坯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目标的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建立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量化公式,给出毛坯生命周期各阶段最高层目标设计因子。  (4)基于资环特性的毛坯生命周期优化设计  分析减速器轴毛坯生命周期设计需求,在基于资环特性的毛坯生命周期设计模型和目标设计因子提取及目标量化研究基础上,运用组合赋权层次分析法进行毛坯生命周期设计材料选择;根据目标设计因子提取机制,确定目标重要影响因素和重要阶段,量化表达目标设计因子,给出约束条件,进行过程求解计算出生命周期目标最优的毛坯尺寸,并就其生命周期目标与传统毛坯设计进行对比。
其他文献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循环泵是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中的关键和核心设备,随着我国火电厂脱硫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烟气脱硫循环泵的自主研发变得更加紧迫。循环泵设备不仅要结构合理、可靠性高、拆装方便、效率高、密封无泄漏,而且过流零件针对输送浆液要具有高耐腐耐磨性能,因此研发难度较大。研制烟气脱硫循环泵,对于降低进口设备外汇消耗,提高我国泵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进行了烟气脱硫用循环泵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慢慢渗透到各个领域.电子信息技术在电网管理领域的应用,可以促进我国电网的智能化发展.要想保证电网的良好运行就必须对电网的关键环节
珍珠纤维是一种采用高科技手段,在粘胶纤维纺丝时加入纳米级珍珠粉,使纤维外表和内部结构中均匀分布着珍珠粉颗粒,具有珍珠养颜护肤功效,同时还具有粘胶纤维的吸湿透气的特性。本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意识逐渐增强,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凭借其质轻、价廉、力学性能优越、环保无污染等特性,已在汽车、医疗卫生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发展
人工革产业化生产已有几十年历史,随着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应用,其产品定义也在不断更新。基布从机织布到今天的无纺布;所用树脂从聚氯乙烯、丙烯酸树脂到聚氨酯(PU)。纤维也从普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发动机排气歧管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同时对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耐久性也有一定影响,发动机运行时排气温度较高会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环保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内燃机的排量限制也趋于严格。涡轮增压器作为一种能在不增加燃料消耗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输出功率的唯一机械装置,被广泛研究与采纳。   涡轮增压
继电保护能够有效的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技术的要求更加的严格,所以对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