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李衎所编撰的《竹谱详录》一书是现存最早可考的研究画竹的画谱著作。它综合了植物学的相关内容,以中国传统比德的标准将374种竹子分为全德品、异形品、异色品、神异品、似是而非竹品、有名而非竹品等六种类型,第一次用图画的方式对谱类文字作出解说,开创了此类著作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库总目提要》认为此书“广引繁征,颇称淹雅,录而存之,非惟游艺之一端,抑亦博物之一助矣”。可以说,举凡竹的品种、形态、品性、画法、历史,此书都记录得极为详尽,既博且精,面面俱到,洵为画谱类著作中的佳构。 本论文运用版本、目录、校勘、考证等方法进行文献史料的梳理与研究;整合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美学、哲学、绘画学、文献学来呈现《竹谱详录》的理论成就与实践影响;并运用图表说明的方法对《竹谱详录》的版本、征引文献及其涉及的历史事件、绘画作品等进行直观呈现。本论文具体通过李衍生平交游及著述研究、《竹谱详录》版本及材料来源研究、《竹谱详录》写作背景及内容架构研究、《竹谱详录》的理论成就及实践影响互证研究等四个部分来论述。 本论文首次对十卷本《竹谱详录》全篇作了校勘笺注,并对其文献征引、分类、著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研究;还首次系统地对李衎籍贯、家世及生平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细致考证,辨析清楚了李衎生平中的许多疑问,也是此前相关研究所没有的;特别是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竹谱详录》中相关画竹的理论与李衍的画竹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行互证式研究,对于当今的画竹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