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仿真系统——动车底调度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da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按照铁道部2003年科技研究开发项目《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仿真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的安排和要求进行的,主要是实现对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中动车底调度子系统的仿真。该子系统搭建的京沪高速铁路调度系统的实验环境,旨在仿真动车底调度的全过程,利用仿真这一技术来验证系统环境,调度算法以及仿真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环境包括专用的数据库服务器、控制台、图形仿真界面。控制台对外接口负责接收来自计划台的列车运行时刻表、动车底运用计划和乘务组运用计划及其他仿真平台的数据,通过一定的换算逻辑转化为本系统的数据,然后在本地数据库服务器的支持下仿真各项业务流程,最终送往仿真界面进行显示。 论文涉及到仿真、数据库、图形学以及网络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仿真模型、仿真时钟的生成方法、后台数据库支持、消息中间件的运用、图形仿真等,这些关键技术都渗透在动车底/乘务组运用、查询、统计、运行监视等功能模块中。通过各项功能模块的实现,完成了动车出/入段调度、检修、履历掌握及信息查询和统计等主要任务,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高速铁路动车底调度系统设计、验证的平台。 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工作是: 一、首先介绍了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阐明系统开发的重要意义、设计宗旨及系统的基本结构,对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由于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运输组织、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等多方面的知识,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中心拟设:计划调度、列车调度、动车底调度、电力调度、综合维修调度、旅客服务调度和防灾安全监控7个子系统,基于各子系统分工明确又相互联系的特殊性,采用各子系统单独实现的策略,而本论文实现的就是其中动车底调度子系统的仿真。 二、在明确了系统设计要求和掌握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后,针对铁路动车调度系统特定的日常业务和要求规范,研究用户需求,并将其条理化,使之成为进行系统开发和系统设备配置的基础和依据。围绕动车调度台基本作业要完成的编制和执行动车组周转计划,提高动车组运用效率,及时正确处理日常运输生产中的有关问题,保证动车底正常使用的任务要求,提出动车底调度台仿真系统要实现的内容:动车状态表示、动车运用、救援列车管理、动车运用实绩及统计分析和动车组检修计划。 三、论文重点是提出动车底调度子系统的设计方案,先是合理设计和安排出动车底调度台工作人员一天的工作流程,根据此工作流程,系统从功能上划分了动车运用、查询、统计分析等几个模块;从实现上突出了仿真时钟、数据库操作、信息接口平台及系统回退等技术的应用;将运行监视系统设计为一个单独的系统,模拟各动车段的动车底出入情况,并对系统中用到的参数进行设定和探讨。 四、论文在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各部分的实现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手段。介绍了关键模块的实现思路和方法以及时钟线程机制、Oracle数据库、MQ消息中间件、系统回退机制的工作原理,并形象地展示了运行监视系统、动车周转图等的运行结果图。 五、论文最后提到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也是系统进一步完善的重点所在,即对跨线列车的处理和对异常情况的预警机制。对后续开发人员会有所帮助。 通过各个功能任务的逐步完善,作为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动车底调度子系统不但实现了自身系统内部的各种业务运作,同时也完善了和其他子系统的接口,从而实现一个集查询管理、统计评估、数据通信、现场模拟及调配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操作平台。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大量数字化的视频服务需求不断涌现,如:数字电视、远程会议、视频电话和交互式多媒体等。这些伴随着大数据量的应用和服务需要更先进的数字信号处
鉴于我国日益严峻的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为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庞福文教授提出建立一种与国际GMDSS系统兼容、在中国沿海的A1海区和内河、湖泊实施的中国水上遇险与安全系
本文从单小区入手对CDMA系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分析了限制CDMA通信系统容量的各个因素,介绍了提高系统容量的几种重要方法及其思路,探讨了实际工程中影响系统容量的一些问题,并
本文的研究实践工作针对综合传输系统的汇接层设备,提供该设备对网管系统的支持。进行了将近一年的独立设计开发后,研制的产品已经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  本文提出在多种业务
本文设计提出了一种无线增值服务平台,它应用了对等模式,使移动设备可以动态组成对等网,处于对等网上的移动设备节点实现点对点的互操作,完成信息的传输。这种平台适合未来的3G无
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工作在全球统一的2.4GHz的工科医(ISM)频段,以取代计算机与外设及其它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缆为主要目的。虽然蓝牙技术被认为是应用广泛并且
随着因特网和移动语音业务的普及,人们希望能够利用手机进行数据甚至多媒体通信,这就要求未来的通信技术能够在宽带移动信道恶劣的环境下提供高质量、高速率的业务。正交频分复
随着GPS快速的发展,GPS数据的运用也越来越多,这就对传输过程中GPS数据的安全性提出要求。虚拟专用网(VPN)是利用开放性的公用网络作为用户信息传输的媒体,通过附加的隧道封
企业内的应用集成(EAI)与企业间的应用集成(B2B)正成为企业计算的重要领域,信息交换日益频繁。而这种信息交换往往是在异构的,自治的,动态的分布式环境中进行的。现有的分布式计
随着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发展新一代铁路调度集中系统(CTC)成为实现我国铁路电务技术装备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在现有铁路通信系统中保证CTC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