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质颚的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业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属头足纲(Cephalopoda)、柔鱼科(Ommastrephidae)、鸢乌贼属(Sthenoteuthis),为暖水性大洋性种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与亚热带海域(40°N-40°S)分布较为广泛。鸢乌贼生命周期短、生长快速,是所在海域极具商业价值的经济头足类,同时在分布海域的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生态角色。角质颚作为鸢乌贼摄食器官,具有耐腐蚀、结构稳定、储存信息丰富等特点,同时由于角质颚个体较大,容易提取、方便测定,被广泛用于研究头足类渔业生态学及资源评估等。本文根据2019年(厄尔尼诺)和2020年(正常)相同月份(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西北印度洋海域采集的1896尾鸢乌贼样本,对不同年份鸢乌贼种群结构、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特征的差异开展对比研究,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印度洋鸢乌贼渔业生态学及资源评估提供科学依据。(1)不同年份西北印度洋鸢乌贼基础生物学差异。研究表明,2019年胴长范围及优势胴长组均大于2020年,其中雌性个体的组成差异最大。两年间雌性个体胴长范围分别为129~347mm和284~582mm,优势胴长组分别为171~220mm和481~530mm;雄性个体胴长范围分别为138~273mm和94~235mm,优势胴长组均为171~220 mm;2019年胴长范围及优势胴长均大于2020年,其中雌性个体差异最大。不同气候年间鸢乌贼体重与胴长的关系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除2020年雄性样本胴长与体重的关系最适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胴长与体重的关系均最适用幂函数表示。两年间样本的雌雄性别比分别为1.5:1和1.3:1,性腺成熟度组成也不相同,雌性个体2019年多处于未成熟阶段(Ⅰ期和Ⅱ期),2020年则多处于成熟阶段(Ⅲ期和Ⅳ期);雄性个体2019年多处于未成熟阶段(Ⅱ期)和成熟阶段(Ⅲ期),2020年多处于成熟阶段(Ⅲ期和Ⅳ期)。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个体日龄组成和孵化群体也不相同,两年间雌性个体日龄范围分别为97~263d和148~267d,优势日龄组分别为171~200d和231~260d,孵化日期分别为6-12月和5-10月,高峰期分别为8-9月和7-8月;雄性个体日龄范围分别为131~253d和133~221d,优势日龄组均为171~200d,孵化日期分别为8-12月和9-12月,高峰期为9-11月和10-11月。(2)不同年份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外形生长特性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角质颚外形特参数为上头盖长、上脊突长、上侧壁长、下脊突长、下翼长和下侧壁长作为。两年雌性样本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除UHL外与胴长的关系在不同气候年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两年雄性样本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胴长的关系在不同气候年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019年样本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胴长的关系在不同性别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雄性个体LC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而LLWL和LWL则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2020年样本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胴长的关系在不同性别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中,除ULW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外,均最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协方差分析表明,两年样本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体重的关系在不同性别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019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体重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雄性个体外形特征参数与体重的关系,除LCL最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外,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2020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体重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雄性个体外形特征参数与体重的关系,除UCL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外,均最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3)不同年份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外形变化的影响因素差异。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在不同性别、不同胴长组和不同性成熟度间的差异性均显著性。最小显著差多重比较法(LSD)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任意两胴长组和性腺成熟度之间各特征参数的差异性变化不同。2019年各特征参数与脊突长的比值仅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2020年各特征参数与脊突长的比值在不同性成熟度、不同胴长组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年比值保持稳定,各区生长保持一致。综上,不同年份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在不同个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基本都随着鸢乌贼胴长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除2019年雌性个体外,均可能以性腺成熟度Ⅲ期作为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的拐点。(4)不同年份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微结构及年龄生长差异。2019年角质颚微结构每条生长纹间隔及宽度都较小,色素沉积更浅,喙端圆滑无缺刻且磨损较轻,更多出现纹路异常变化。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份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在不同性别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019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2020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2019年雄性个体除LCL与日龄的关系最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各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2020年雄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除2020年雄性个体6项特征参数的AGR和IGRG随日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外,其余个体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AGR和IGRG随日龄增加都明显呈相反的倒“U”型趋势,生长率在不同气候年间的达到峰值时的日龄区间不同。2020年各特征参数随日龄增长的AGR一般均高于2019年,而2019年各特征参数的IGRG较高。
其他文献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隶属头足纲(Cephalopoda)、枪形目(Teuthoidea)、柔鱼科(Ommastrephidae),滑柔鱼属(Illex),主要分布在22°-54°S的西南大西洋大陆架和大陆坡海域。该种类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泵”作用,被认为是西南大西洋大陆架海域重要的生态指示种和营养传输载体。同时,阿根廷滑柔鱼是世界头足类渔业中的重要
学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行为主体参与全球治理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南极治理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南极海洋保护区(Antarctic Marine protected area,AMPA)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南极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南极条约体系下为养护南极动、植物资源以及保护脆弱性生态系统做出了重要贡献。AMPA研究涉及多个学科方向,研究学科交叉明显,包括生态学
学位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进行了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例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原则等多方面。在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指导理论、根本制度、政治体制、事实平等理念、综合治理理念等方面尤其具有独特特色与优势,从保护范围、力度和效果方面,均超越了西方国家以“个体权利”与“文化权利”为核
期刊
学位
鲣鱼(Katsuwonus pelamis)是一种大洋性上层鱼类,广泛分布在世界温热带各大洋带海域,是整个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最大组成部分,主要捕捞方式为是围网捕捞[1],鲣鱼在中西太平洋地位显著,是非常重要的经济鱼种。国内外有关围网捕捞鲣鱼资源的研究较多,内容涉及多个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包括对鲣鱼的年龄生长测定、生活习性的研究、栖息地的探讨、环境因子对鲣鱼资源的影响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鲣鱼
学位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洋鱼类的时空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海洋鱼类具有重要的经营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必要展开海洋鱼类的分布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随着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鱼类分布研究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机器学习模型作为新兴模型,在影响鱼类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筛选和丰度预测上优于传统模型方法。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型模型和复杂的鱼类分布预测场景应用,研究针对具体鱼种的预测模型之间的比较及
学位
头足类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头足类在世界渔业的开发捕捞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世界头足类捕捞量在2014年达到峰值,产量达485.79万t。中国对头足类的开发投入巨大,在我国远洋渔业中,头足类商业捕捞占据了重要位置,头足类部分鱼种具有较大的商业开发潜力,其中包括柔鱼科资源和黵乌贼科资源。角质颚的组织稳定,不易产生形态上的变化,是头足类的重要摄食器官,蕴藏着大量的具有开发价值的生物生态学信息,国内
学位
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生态系统,长江冲淡水和长江口邻近海域水动力过程混合,环境梯度变化大,营养物质充足,为洄游性、河口定居性等不同生态类型鱼类提供了必要的栖息、索饵和繁衍场所,尤其是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等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的重要洄游通道或栖息场所。长期以来,受到水域污染、拦河筑坝和过度捕捞等人类
学位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是我们做好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本文通过对国内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现状的分析,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站的建设规范进行了探讨,并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及监测站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鲣(Katsuwonus pelamis)是围网渔业捕捞的重要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太平洋海域。近年来,中西太平洋海域的围网鲣捕捞量持续增长,为提高我国围网鲣渔船的捕捞效率,增加渔业捕捞产量,探索围网鲣渔获率与海洋环境关系的时空异质性,选择合适的渔业预测模型。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009-2018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船渔捞日志数据以及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公布的围网渔业捕捞数据结合海表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