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肢浅静脉曲张可依据病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是我国目前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其所导致的并发症临床治疗周期长,效果不甚理想,已经严重影响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对于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选取代表乏氧状态下发挥转录活性的标志物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为观察指标,通过比较正常组织和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肢体足靴区皮肤软组织的摄氧量和HIF-1α关系,探讨组织缺氧与下肢浅静脉曲张发病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方法:入选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收治并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单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80人。所有患者均具有手术适应征并完善了术前相关化验检查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排除了手术禁忌症。每例患者均行单侧肢体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于术前分别取患侧及健侧足背动脉和股静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检测,通过公式计算患侧和健侧动脉含氧量、静脉含氧量及组织摄氧量。术中留取足靴区及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标本固定保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1α的表达水平。将80例患者患侧和健侧肢体、患侧肢体腹股沟区和足靴区皮肤软组织的HIF-1α表达水平分别进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入选患者基线资料,患侧及健侧动静脉血气分析参数,患肢远近端不同部位HIF-1α表达水平和术后1年患侧肢体水肿发生率。实验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腹股沟区与足靴区皮肤软组织HIF-1α表达水平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细胞内出现黄色或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信号提示为HIF-1α蛋白,足靴区皮肤软组织HIF-1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腹股沟区HIF-1α表达水平(P<0.001)。 2.入选患者人口学及临床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及股静脉轻度返流发生率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足靴区HIF-1α IOD≥9100的患者患侧足靴区色素沉着发生率高于足靴区HIF-1α IOD<9100患者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3)。 3.血气分析及组织摄氧量的比较:患侧与健侧在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饱和度、血红蛋白含量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因此通过公式计算得患侧和健侧组织供氧量并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患侧静脉血氧分压、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健侧(均P<0.05),因此通过公式计算得患侧较健侧组织摄氧量明显降低(P<0.05)。 4.组织摄氧量与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足靴区HIF-1α表达水平与患侧组织摄氧量呈负相关(r=-0.589,P<0.001);腹股沟区HIF-1α表达水平与健侧组织摄氧量呈负相关(r=-0.470,P<0.001)。 5.术后1年患侧肢体水肿发生率比较:足靴区HIF-1α IOD≥9100组患者术后1年患侧肢体水肿发生率高于足靴区HIF-1α IOD<9100组患者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2)。 6.患侧肢体水肿发生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股静脉轻度反流和足靴区HIF-1αIOD≥9100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后,股静脉轻度反流(P=0.019,OR=5.587,95%CI:1.320~23.653)和足靴区HIF-1α IOD≥9100(P=0.021,OR=3.175,95%CI:1.737~13.686)是患侧肢体水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本研究发现发生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肢体与健侧肢体比较在组织供氧量方面没有差异,但是其组织摄氧量显著低于健侧肢体组织摄氧量。组织缺氧很可能是导致下肢浅静脉曲张发生和疾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组织摄氧量与HIF-1α表达水平存在负相关,HIF-1α的表达水平进一步证实了组织缺氧在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对于股静脉轻度反流和HIF-1α高表达的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临床上应注意预防术后下肢水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