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zsx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子松是我国主要的防护林树种,随着樟子松人工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部分密度大樟子松人工林出现衰退和死亡现象。为探究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的影响,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不同密度(490株·hm-2、750株·hm-2、1110株·hm-2、1550株·hm-2、1930株·hm-2、2560株·hm-2)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植物(樟子松叶片、枝、根系)-凋落叶-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的季节动态,探讨了叶片、枝、根系和凋落叶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林分密度对樟子松植物-凋落叶-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有显著影响,林分密度为1110-1550株·hm-2时,植物的C:P和N:P较低,说明林木生长状况良好,且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较高,说明对土壤有一定改良作用,凋落叶养分含量高,植物光照条件良好,有利植物和土壤养分的合成和转换,该林分密度适合樟子松生长。(2)不同季节樟子松植物和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随密度变化的规律不同。随着林分密度增加,4和6月份植物各器官氮、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C:N和C:P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土壤各养分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8月份各年龄枝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植物各器官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土壤各养分含量仍呈先增加后降低;10月份当年、1年生枝碳、氮、磷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土壤有机碳、全磷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而土壤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樟子松植物-凋落叶-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不同密度樟子松林生态系统的碳、氮、磷元素在植物、凋落叶和土壤3个库之间循环良好。该论文有图70幅,表5个,参考文献99篇。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复方角菜酸酯剂用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后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将60例环状混合痔实施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予复方
目的 探讨分析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肺超声彗尾征(B线)的变化。方法 选尿毒症患者120例,均进行血液透析,对比观察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各项指标数据,统计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在老年女性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2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附件切除的老年女性(60岁以上的绝经女性)患者,分为免气腹腹腔
目的检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患儿病变组织中C-kit蛋白及其配体干细胞因子(SCF)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80例UPJO患儿手术切除标本的存档蜡块,以8例相应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