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水金矿是西秦岭地区一个典型的富赤铁矿的超大型金矿床,该矿床产于三叠系一套碳酸盐岩中,严格受断裂带控制。矿化蚀变主要为硅化、赤(褐)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硅化和赤铁矿化蚀变越强,矿体越发育。大水金矿与矿区发育的中酸性脉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部分脉岩可直接蚀变矿化为矿体。原生晕法是国内外公认的寻找盲(或隐伏)矿体最有效的方法。为探讨大水金矿深部找矿潜力,本文基于对大水金矿矿床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从矿区的地球化学背景、矿床元素含量特征和Au2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等几方面有针对性地对Au2矿体开展了原生晕研究。矿区内Au、Sb、Ag、As、Hg、U等元素背景含量较高,总体来看格尔括合岩体中元素平均含量较灰岩地层元素含量高。地球化学数据为成分数据,为满足数据统计分析要求,需要消除成分数据的“闭合效应(closure effect)”。本文则使用对数比(log-ratio)变换法对地化成分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比地化数据变换前后基于主成分法(PCA)分析地化数据的差异,表明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W、Te(Mo、Se)等元素。Au2矿体原生晕浓度分带总体上呈现出前缘晕元素异常发育明显,而尾晕元素浓度异常相对较弱的特点;Au、Ag、Hg、As、Sb、Te、W等元素的内、中、外带异常发育较完整,且具有多浓集中心,表明大水金矿原生晕具有叠加特征。在标高3800m附近前缘晕元素As、Sb异常与W、Ni、Co、V等尾晕指示元素形成前、尾晕叠加或共存,指示上部有矿体剥蚀;而在矿体下部(尾部)又发育Hg、Te、As、Sb等前缘晕元素的内、中带强异常,是深部盲矿体前缘晕叠加的结果。矿体中Au元素的浓集中心有向下浓集的趋势,尤其在标高3500m-3600m间显著。Au2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呈现“反分带”现象,前缘晕/尾晕比值在3490中段附近仍继续升高,表明深部仍有矿体延伸或盲矿体存在。最后,基于大水金矿的矿床地质和原生晕特征,建立了大水金矿的原生叠加晕模式,并总结了大水金矿的原生晕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