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dody.ACA)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通过分析ACA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SSS评分、NIHSS评分、MMSE评分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等资料的关系,为临床防治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及方法。方法:入选11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及40例键康对照者。①收集健康对照组个体和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一般情况:如年龄和性别等;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中风家族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的病程及治疗情况。)②完成健康对照组个体体检时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β-纤维蛋白原等)及患者入院时的颅脑MRI、颈动脉彩超及SSS评分、NIHSS评分、MMSE评分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等资料。③检测健康对照组个体的ACA(ELISA法),及患者入院后3日内及治疗1个月后的ACA (ELISA法)、C-反应蛋白浓度。④患者入院后,根据性别、年龄,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50岁组和≥50岁组。根据颅脑MRI显示的脑梗死灶数目,区分多灶组和单灶组。根据彩超探查颈动脉斑块结果,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有无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分为复发组和首发组。应用对照研究方法,分成干预治疗组及非干预治疗组。(二组患者在相同的基础治疗前提下,将干预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 4周)。⑤运用相关统计学原理,分析AC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特点,分析ACA与其他脑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分析干预治疗组与非干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ACA、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⑥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①患者组AC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女性组ACA水平高于男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50岁患者组ACA水平高于≥50岁患者组(P<0.05)。多灶性脑梗死组ACA水平高于单灶性脑梗死组(P<0.05)。有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组ACA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ACA水平(P<0.05)。复发组ACA水平高于首发组(P<0.05)。②ACA水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呈正相关(P<0.05)。③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脂血症、ACA这3个因素有意义。④ACA与SSS评分、NIHSS评分、与MMSE评分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P<0.05)。⑤治疗前后干预治疗组的ACA、C-反应蛋白二指标下降程度高于非干预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ACA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与中青年脑梗死关系更为密切。②ACA滴度水平与脑梗死复发、多灶性脑梗死有关。③ACA滴度水平可能与痴呆、抑郁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