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合(Lilium spp.)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花杆挺直,花朵大,颜色艳丽,花期长等优点。在中国,百合因具有“百年好合”、“高贵纯洁”等美好寓意,倍受消费者青睐。但由于采收时期不当,或采后处理方式不当等原因使得切花采后品质严重下降。糖作为保鲜剂配方的基本成分之一已有大量应用,但其作用机理并非完全明确;脱落酸具引起气孔关闭、叶片保绿等作用开始应用于切花保鲜,但报道较少,应用于百合切花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以东方系百合‘索邦’(Lilium orential ‘Sorbonne’)为实验材料,从糖源种类、糖浓度及处理方式、脱落酸浓度、蔗糖和脱落酸混合处理及切花采收状态几个方面探讨了糖和脱落酸对‘索邦’百合切花保鲜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葡萄糖、甘露糖、蔗糖和麦芽糖瓶插处理对切花保鲜结果表明:各糖源瓶插处理的适宜浓度有所不同,总体表现为低浓度处理保鲜效果好,高浓度处理缩短切花瓶插寿命,并明显导致叶片的黄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瓶插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5、5、1g L-1,而甘露糖瓶插处理各浓度保鲜效果均不显著,或许是由于甘露糖为非代谢糖,不能提供呼吸底物所致。蔗糖和葡萄糖处理保鲜效果比麦芽糖好,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促进了花苞直径和切花鲜重的增长。(2)对蔗糖进行不同处理方式及适宜浓度的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处理在适当浓度情况下,蔗糖处理延长切花瓶插寿命、促进鲜重升高及改善花色,但无论预处理还是瓶插处理,高浓度蔗糖处理都会使得叶片观赏价值快速降低,并且花瓣膜透性增强,尤其是瓶插处理。综合各指标,5g L-1蔗糖瓶插处理的效果最佳。(3)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切花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中低浓度(0.1、0.5、2mg L-1)ABA处理不同程度的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促进了花苞直径的增大,同时改善切花水分状况,其中0.1mg L-1ABA最佳。而高浓度(50mg L-1)ABA处理却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抑制了花苞直径的增大,并且使得切花水分亏缺严重。(4)在添加蔗糖的基础上,低浓度0.1、0.5mg L-1ABA预处理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促进了花苞直径的增大,改善切花水分状况,减缓了花瓣花青素、叶片叶绿素的丢失,减缓切花花瓣内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保持最高,丙二醛(MDA)下降较快;而高浓度10、50mg L-1ABA作用则相反,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抑制了花苞直径的增大,并且加快了叶片的黄化。另外,蔗糖、蔗糖与脱落酸混合处理推后了百合切花乙烯释放量第一个峰值的出现。(5)对不同采收状态的切花进行了蔗糖和ABA预处理,结果表明:30g L-1蔗糖的预处理明显提高了各个采收状态切花的鲜重。对采收较早的切花,由于其发育程度较低,自身营养物质较少,蔗糖的添加保证其开花率,并增大了切花花径,显著提前了切花盛花期。同时在蔗糖基础上ABA的添加减缓了切花叶片黄化度。对于中间状态的切花,蔗糖和ABA单独处理都有一定的保鲜效果,但混合处理保鲜效果不显著;对于采收最迟的切花,ABA处理区、蔗糖与ABA混合处理区保鲜效果比较显著,促进了切花蔗糖的吸收,提高了花瓣中可溶性糖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