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以来,其就成为公司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学者们不断提出新的角度、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研究,使其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都相对较成熟。但是,在对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方面,不同的学者运用不同数据和方法,得出的结论各有差异,这也是为什么资本结构仍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被人们称为“资本结构之谜”。在我国,虽然对资本结构的研究相对较晚,但是学者们在借鉴国外成熟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主板市场资本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多,研究也相对较成熟。而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设立于2009年,虽然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迅速,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已经从09年的58家增至目前的497家,发展成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相比于主板市场而言,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主要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出公司规模虽相对较小,但是公司盈利能力强,具有高成长性,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在公司资产中占比较高、家族持股较集中以及风险相对较大等特征,与主板市场有较大差异,而企业的这些特征因素在理论上影响着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目前,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不是特别多,加之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可能对其资本结构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与主板表现不同,主板的研究成果不一定适合于创业板市场,因此,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公司特征、股权结构等方面与主板市场存在较大差异的角度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一是有利于分析出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二是结合资本结构理论,运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公司特征及股权特征方面的变量及指标,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出哪些因素对其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也能够找出哪些因素决定着企业资本结构的形成。通过实证结果与理论假设的对比解释以及在对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改进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建议,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形成更加合理的资本结构,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归纳研究、统计分析以及实证回归的研究方法,运用归纳的方法梳理回顾了企业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然后在针对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文献中,选取了国内外经典的以及近几年最新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综述,通过综述了解之前学者都选取哪些指标、运用哪些方法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并得出哪些结论。通过文献综述,本文发现以往学者研究得出企业资本结构主要受到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国家制度等宏观因素,行业因素,公司盈利能力、成长性、公司规模、公司股权集中度等微观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具体影响程度及方向,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结论。然后,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对比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对其资本结构特征、股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之后,本文选取了可能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影响的变量,选取指标加以衡量后,选用因子分析法、多元回归等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影响其资本结构的因素。在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以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有关改善资本结构的建议。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等方面。第二部分为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本文先是对资本结构的有关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回顾,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经典的以及近几年最新的关于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综述,通过综述发现之前学者都运用了哪些指标、哪些方法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并得出哪些结论。在文献综述后,本文对文献做了简单的述评,主要对以往文献中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整理归类,发现对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经济发展水平等宏观因素,公司处于不同行业的行业因素,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公司规模、成长性、非债务税盾等公司特征因素,企业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比例等股权特征因素。在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中,我国特殊的国家股、法人股等股权性质对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也有影响,在此基础上找出了本文的研究角度。第三部分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现状及其资本结构特征分析。先是简单介绍了创业板市场的概况,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及目前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从负债、股权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表现出整体负债水平较低、流动负债占比过高、股权较为集中、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等特征。第四部分是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主要阐述了实证数据的出处、样本选取的标准依据以及研究假设。在此前提下,选取创业板2012年以前上市的281家公司为样本,取其2012-2014年的财务数据的平均值,选取相关变量及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本文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行业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行业差异并不显著,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发现,资产流动性、公司盈利能力、高管持股比例与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负相关;公司规模、营运能力、流通股比例、非负债税盾与公司资本结构正相关;而股权集中程度、公司的成长性以及资产构成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本文也对实证结果做了详细的解释。第五部分是在前面特征分析、实证分析以及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改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建议。主要包括:企业在进行融资选择时,结合公司自身特征;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的管理,建立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企业加强对负债融资的利用;完善公司治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等。最后,通过文章的写作过程分析了文章可能的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1.以往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文献中,并未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行业差异进行检验,本文对其资本结构的行业差异进行了检验;2.在数据的选取上,为了防止一年的截面数据存在较大的偶然因素影响,本文选取了创业板上市公司2012-2014三年的数据进行分析;3.运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当然,由于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本文也存在着不足:一是未考虑宏观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这主要是考虑到本文是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与主板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成长性、股权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角度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宏观因素属于企业外部因素,对所有的上市公司均有影响;此外,宏观因素在指标选取、衡量方法以及可测性方面使得其较难以衡量。二是受到创业板设立时间较短的限制,实证的样本数据及样本数据的时间段都有待扩展,结论还有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