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需求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主要源头,始终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将扩大内需列为十大重要任务之一,更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视程度。与居民的消费总量相比,消费结构可以更准确的衡量一个社会的整体发展程度以及居民的消费质量,因此这一指标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主要消费内容从食品、衣着等生活必需品逐渐转移到住房、医疗、文教娱乐等非必需品上来,这一变化体现了消费结构的优化。但是通过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对比发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仍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消费结构亦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因此,继续深入探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对于扩大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消费结构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传统观点主要注重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等实体因素。近年来,随着金融因素对我国社会经济的作用增强,利率、汇率、信贷等因素受到了现代学者的重视。特别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升值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企业利润、居民投资等方面发生变化,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内容,汇率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毕竟我国对于汇率-消费结构问题研究时间较短,尽管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已有一定成果,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结论。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4年至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针对人民币汇率对我国消费结构的影响渠道及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运用宏观经济模型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现有经济理论得出人民币汇率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三条路径,分别为财富效应路径、收入效应路径和价格效应路径,并对三条路径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信息熵算法来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以及近年来消费结构信息熵来衡量我国居民消费质量的变化趋势,得出近二十年来居民消费质量逐渐提高但仍有待改善的结论。为进一步判断人民币汇率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从长期、短期两个角度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对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财富效应路径上,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不利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在短期,由于人民币汇率持续升高带来的宏观经济动荡以及人们产生对未来人民币贬值的预期,通过财富效应路径只能暂时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价格效应路径和收入效应路径受到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限制,作用效果较弱。本文的研究为寻求有效改善居民消费结构、提升居民消费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措施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