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是指一类相对密度在5 g/cm~3以上且金属性能稳定的金属元素。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及人类活动致使大量有害重金属不可避免地进入水环境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甚至引发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全球范围内因重金属引起的水质、土壤等污染问题日益恶化。太湖作为无锡及其周边地区重要的渔业资源和饮用水水源之一,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重金属污染,因此有必要研究重金属在湖水、沉积物、鱼类和贝类污染的季节性行为。本研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太湖梅梁湾地区7个采样点水样、沉积物、鲫鱼和长牡蛎中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定与评估;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及分布状况。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太湖梅梁湾水体、沉积物、鲫鱼和长牡蛎中重金属铅、铬、镉、铜的积累和季节性污染水平及其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这将有助于了解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富集行为,为保护太湖及其周边居民的健康也具有参考价值。本实验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太湖梅梁湾7个样点水样中4种有害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和分析发现,湖水4种金属的污染水平不高,平均浓度趋势为Pb>Cu>Cr>Cd。水体铅的平均浓度最高,夏季达到6.0μg/L,高于美国环保局(1999)提出的重金属毒性参考最大限定值,提示太湖铅污染可能对周边居民健康存在潜在威胁。(2)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4种有害重金属中铬的富集量最大,冬季平均值达13.99μg/g,太湖沉积物中铬污染较严重。铜和铅的平均含量为7.19、8.53μg/g,均低于平均页岩值(20μg/g)。(3)鲫鱼不同组织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富集顺序为肝脏>肾脏>鳃>肠>肌肉。铅和铜组织含量最高,冬季肌肉组织铅含量最高达0.873μg/g、铜1.376μg/g、铬0.326μg/g,这表明重金属在鲫鱼组织存在富集和污染,食用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4)4种重金属在长牡蛎体内富集程度的大小顺序为Pb>Cu>Cr>Cd。4种重金属均在冬季含量达到最高,其中铅含量最高(4.03μg/g),铜含量(2.73μg/g)次之。该检测结果表明,太湖长牡蛎已遭受程度不同的重金属污染。(5)污染负荷指数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4个季节的PLI值均高于1,其中冬季PLI值最高(6.96~11.25)。铬、铅、铜的最高污染系数(CF)值在1~3之间,都属于中等程度的污染。而铬的CF值大于6,已达到非常高的污染程度。(6)地累积指数法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铬的污染最为严重,地累积指数平均值在5以上,污染水平已达到极强污染;其次是铅、铜;镉的平均污染水平最低,属于中度污染。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太湖梅梁湾地区不仅遭受4种重金属铅、铬、镉、铜的污染,而且有害重金属在湖底泥、鱼类和贝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这对太湖周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提示了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