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效能感对积极的教师行为和学生成就有良好的预测力,然而,教师效能感的本质含义、其恰当的结构及测量方法却倍受理论和测量学研究的质疑和争议。教师效能感的测量和评估是教师效能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研究者对教师效能感意义及其结构的理解,也为进一步揭示教师效能感同其它关联因素间的关系奠定基础,离开稳定和有效的测量工具,关于教师效能感对教育成效有影响的宣称都难以让人完全信服。此外教师效能感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效能感的发展也是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方面,了解教师效能感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教师成长并惠及学生非常重要。本研究包括三部分,第一,根据班杜拉效能感量表编制的领域具体化原则,抛开传统一般教师效能感(general teaching efficacy,GTE)因子,把个人教学效能感(personal teaching efficacy,PTE)细化为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和激励学生,编制出三因素的中小学教师效能感量表,通过信、效度考察表明自编量表是理想的测量工具。第二,运用自编量表探讨传统GTE因子与教师效能感的关系,考察包含GTE因子的两种模型与剔除GTE因子模型的数据拟和度。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GTE因子与教师效能感是近乎独立的关系,包含GTE因子的二因素和四因素模型均不及剔除GTE因子的三因素模型统计学指标好,因此GTE因子不适合与个人教学效能感(PTE)一起共同反映教师效能感。第三,运用本研究编制的中小学教师效能感量表探讨教师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效能感的差异以及效能感的来源,主要考察言语劝说和替代经验对不同教龄教师效能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不同教龄教师的效能感来源不同:教龄小于等于6年的教师,掌握经验、领导支持是预测教师效能感的显著变量;教龄7-9年教师,掌握经验是预测教师效能感的显著变量;掌握经验和言语劝说均无法预测教龄大于等于10年教师的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