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文化类型说述评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围绕“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的中西文化论争不断。冯友兰认为,文化论争中仅以个体观点观察中西文化而形成的全盘西化论、部分西化论和中国本位文化论的主张是说不通也行不通的。他转换了观察中西文化的视角,提出以共相即类的观点观察中西文化的文化类型说,以自己的方式对这一历史课题作出了解答。本文分四部分论述冯友兰的文化类型说。第一部分阐述了冯友兰文化类型说形成的时代场景,指出冯友兰的文化类型说诞生在伴随着深重的民族灾难与巨大社会变革而来的中西文化论争的历史氛围。第二部分论述了冯友兰文化类型说的形成过程与理论基础,旨在说明冯友兰的文化类型说建立在其长期中西文化比较工作与哲学创作基础之上。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其文化类型说的内涵和实质。指出冯友兰以共相观点观察中西文化,认为中西文化分属两种文化类型,中国文化发展方向和道路在于通过产业革命实现由生产家庭化文化类型向生产社会化文化类型转变。但遗憾的是,这却是中国到资本主义的自由之路。文章第四部分对文化类型说作了简要评析,认为冯友兰的文化类型说中揭示出的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要求与发展趋势有其进步意义,但由于其对事物共殊关系的非科学理解以及未能真正贯彻唯物史观原则,而使其文化类型说不具现实意义,未能真正解答近代中国“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
其他文献
《管子》是以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的思想为基础,形成的一个较为系统的学说.其中尤以政治哲学思想为重.《管子》的政治哲学的基础为两条,一是"象天道,下因子人欲"
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也具体规定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方法、步骤。旅游业的发展与兴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在取得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之上的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在这样的经济时代下,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人才的创造性素质
该文通过对网络文化进行反思,分析它产生的原因与特性,揭示网络文化的精神内核,阐述网络文化的"病症",特性,揭示网络文化矛盾和冲突产生的根源.同时,该文还通过对各种网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