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山地面积大、药材资源丰富,有着许多闻名海内外的道地药材品种。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及保健品的开发力度加大,药材需求量猛增,药材价格尤其野生品价格也不断攀升,国内从事中药材加工、提取的生产企业相当一部分原料来自野生资源,无序采挖加快了“资源枯竭”速度,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如何既满足中药材的市场需求,又不破坏环境,确保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大课题。药材野生抚育是近年来我国中医药界以及生态界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改变了过去人们一贯的传统种植模式,将中药材在大田里种植与在无人管理或粗放管理的野生环境(多为荒山或坡地)中生长相结合,使得产出的药材有效成分高、无农药肥料等污染,可实现提高药材品质、促进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目标,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本论文选取山西省重点道地药材品种黄芪、黄芩、柴胡、党参分别在浑源县、和顺县、陵川县进行布点试验。浑源县着重野生抚育黄芪最佳采收年限以及最佳采收期研究。陵川县着重进行野生抚育模式以及密度、产量等研究,和顺县着重黄芩家种和野生有效成分对比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党参不同抚育模式的试验研究建立了不同立地条件下中党参野生抚育的合理模式。退耕还林产量最高,荒地次之,次生林区和灌木荒山区影响了党参的生长,产量较低。(2)通过对不同采收期产品的产量及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综合产品质量规格等确定野生抚育药材的最佳采收时间。认为不同药材最佳采收期不同:黄芪的适宜收获期应确定在五年以上种植,9月下旬和10月中旬收获;党参的适宜生长年限为二年,适宜采收期为9月下旬—10月中旬;2年生栽培黄芩和野生抚育黄芩适宜采收期均为10月中旬至封冬前;2-3年生栽培柴胡和野生抚育柴胡的最佳采收期都为10月中旬至封冬前。(3)药用植物种植密度不同,其亩产量和单株重量也不同。通过党参和柴胡的密度试验,得出既要保证药材的高产,又要保证其优质的最佳密度为:山西党参野生种植密度应该确定在9cm x13cm与13cm x13cm范围之间;野生抚育柴胡的最佳密度为行距3-4cm,株距2-3cm。(4)通过对党参、黄芩和柴胡栽培种和野生中的有效成分对比研究分析,野生的有效成分总体上高于栽培种的,品质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