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体活动、活动动机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uta和Ryan(2010)将个体在从事活动时对享受快乐和实现自我的两种追求称为享乐型动机和实现型动机,认为它们能够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幸福感。Huta和Pelletier L G等人(2012)认为,享乐型动机是自我聚焦式的,它为个体的愉悦享受和轻松舒适所服务;而实现型动机是自我超越式的,它承载着个体实现自我和益于他人的意愿。国内应小萍(2015),项明强、胡敏(2016)将它们引入身体活动中,探究享乐型动机和实现型动机在个体身体活动和幸福感之间的作用,已经取得部分研究成果。不过,该领域仍具有一定探索空间。为了探究国内青少年心理幸福感与身体活动、活动动机之间的具体关系,验证在青少年身体活动和心理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活动动机的调节作用。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中文版本的《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青少年身体活动问卷》、《享乐型和实现型活动动机问卷》,对东北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六至九年级)424名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青少年心理幸福感、身体活动、活动动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为男生高于女生。青少年心理幸福感、身体活动、活动动机在六年级、九年级表现偏低,而在八年级表现最高。(2)青少年心理幸福感在不同身体活动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青少年身体活动的总体水平越高,可以体验到的心理幸福感越强。青少年心理幸福感在不同活动动机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不论是享乐型动机还是实现型动机,青少年的活动动机水平越高,可以体验到的心理幸福感越强。(3)青少年心理幸福感分别与身体活动、活动动机显著正相关。身体活动、活动动机均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幸福感。青少年的实现型动机,可以在身体活动和心理幸福感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然而,享乐型动机起不到该作用。
其他文献
近日,中保财险公司推出了共2档电动自行车第三者责任险及驾驶人员意外险,保费分为50元和25元,主要是针对有牌照的电动自行车主。其中50元的累积责任限额是3万元,每次事故的责任限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是影响科学课程实施的核心要素。由于缺乏意义理解,导致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的教学设计时出现了过度关注科学知识点的诵记,不强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
为了了解海拔与核桃品种(系)生长状况的关系,根据引种对比试验的初选结果,进行7个品种(系)的12个海拔试验点的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海拔对不同品种(系)4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丰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和作者的个人情感,是小学生的启蒙教材,在小学生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思想,还
自8月份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地新闻单位积极响应号召,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广大编辑记者转变作风,以新的姿态到基层去历练,去学习,去调研,去抓“活鱼”于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络来自基层的声音多起来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多起来了,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出现了新气象。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开展好“走、转、改”活动,不仅要有激扬的热情,同
期刊
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优化班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项积极举措。应激发家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让家长了解区域创设,让家长发挥优势,收集物质材料,并在活动中以幼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