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重要是培养体育精神和养成一种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武术之所以走进小学体育课堂其目的和意义众所周知。武术的内涵、历史的沉淀,走过千年辉煌的身体艺术传承到了今天,以学校体育的形式传承发展,可见武术对于人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都有着其独到的优点和特色。而武术课程在面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时却只注重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使用单一的主观的方法手段去评判所有学生。加之目前具有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出身的小学武术教师的稀少,对于武术客观的评价标准就更显得必不可少了。本研究基于小学武术教学评价开展的现状为参照,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点与理念为根据,构建了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教学单元作为评价的环节,以过程性的课堂评价作为主要的方法手段,以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为评价的基本理念,构成的“小学发展性武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上海市小学发展性武术教学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和权重运用德尔菲法由专家进行筛选和确定。并在上海市六一小学进行了实际应用,在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德尔菲专家问卷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在新课程标准和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小学武术教学特点和发展性评价模式的具体特点,构建出上海市小学发展性武术教学评价模式。为进一步实践验证模式在上海市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性,选取上海市六一小学两个平行班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十六周的武术教学干预实验。通过对传统的武术教学评价模式与发展性武术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的比较,从分析学生的兴趣认知、体质健康、心理健康、期末总成绩等方面的不同,总结两种评价体系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1、传统式的评价体系更重视考试成绩(8.4000)、课本教材(8.4000)、教学器材(8.4000)、教学环境(8.4000)、教师与管理者为主体(8.4000)、学年末评价(8.2000)分数排名(8.0000)指标。发展性武术教学评价体系则更重视评价目标(8.8000)、师生全面发展(8.6000)、重视个体(8.6000)、主动学习能力(8.6000)、人的培养(8.4000)与综合素质(8.4000)指标。因此,以重视个体主动性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主要特点的发展性武术教学评价不同于以重视定量评价教师主体的指向成绩评价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2、发展性武术教学评价体系相较于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在提升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认知方面效果更好;实验组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3、发展性武术教学评价体系相较于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提升;体质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坐位体前屈以及立定跳远等方面,心理健康的改善主要变化在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和不良习惯方面。建议:在实施评价时应注意做到评价与反馈相结合,把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与学生,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观察,对反馈的结果进行调节。共同商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