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十分独特,可以在不同激发方式下受激辐射发光,稀土发光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和能量转换效率,它的发光覆盖了从紫外光谱到红外光谱的范围,而且在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发射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致力于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本论文详细阐述了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的基本特性、发光原理、制备方法,并对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现状做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我们用Gd,Y和Eu的硝酸盐和(NH4)2HPO4为原料进行实验,利用室温固相法,使原料进行合成,制出前驱体,并在900℃条件下对其煅烧2h,制得(Gd, Y, Eu)PO4纳米荧光粉。对制得样品的形成、形貌、晶体尺寸及发光性能等采用XRD、TEM、FTIR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样品的XRD谱图发现,煅烧后的荧光粉的衍射峰很强,而且已形成较好的晶相,通过与标准晶相衍射卡PDF32-0493对比发现所制备的纳米荧光粉为正磷酸盐的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在样品的FTIR光谱中发现了很强的PO43吸收峰,证明了样品在297nm处的发光峰是由P043中的π-π*跃迁造成的。在396nm紫外光激发条件下,纳米荧光粉能够发出Eu3+的特征红色荧光,发射主峰位置在613nm处,属于Eu3+离子的5D0→7F2跃迁,将590nm处的发光峰,归于Eu3+的5D0→7F1磁偶极跃迁,在外界环境的影响将会分裂,伴随着橙色荧光发出。目前稀土发光材料主要应用在节能灯、显示器和特种光源等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时间,稀土发光材料定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