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周至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城邑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以血缘为核心的分封制向以地缘为核心的郡县制的巨大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与频繁的战争,城邑发展经历了布局完善、数量增长、组织模式调整等一系列重要变革。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城邑发展的核心区,其中位居其腹心的环嵩山地区城邑分布尤为密集,现已发现的百余座东周至秦汉时期城邑遗址,为考察该阶段城邑的发展演变提供理想样本,进而提供理解该阶段历史变迁的独特视角。全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对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论述研究的时空范围与历史背景;第三,介绍前人研究现状,随着大量城址资料的发现,从重点城邑的研究向对城邑系统化的研究转变,并探讨本文研究的意义、目的及方法;最后,提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章为城邑遗址资料的整理与初步分析。本文全面搜集了环嵩山地区经过考古调查或发掘的,年代较为明确的东周至秦汉时期城邑遗址共113座,其中春秋时期51座,战国时期75座,秦汉时期74座,因战国及秦汉时期对前代的一些城邑有所沿用,故在数量统计上存在一定的重复。并将所发现的城邑遗址依据规模大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1000万平方米、1000-500万平方米、500-100万平方米、100-50万平方米、<50万平方米(另有城址因被毁坏或未进行考古发掘而规模不明者),按等级划分依次介绍。第三章为城邑特点与变迁的研究。对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城邑的特征,尤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详细考察,再通过历时性比较探讨城邑的变迁过程。研究中既关注历来为学界所重视的高等级城邑的情况,又更加重视数量更多的其它较低等级城邑的结构、分布及兴废情况,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环嵩山地区及三个主要时期城邑的分布特征及变迁进程。第四章为城邑变迁的影响因素。对环嵩山地区东周至秦汉时期城邑变迁所反映出的政治、军事防御、交通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政治因素是影响城邑分布变迁的主要因素。环嵩山地区东周至秦汉时期的城邑的变迁当与该阶段政治制度的转变存在密切联系。第五章为结语。对全文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对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