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无效循环识别及优势渗流通道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我国大多数油田已经相继进入高含水期,甚至特高含水期。尤其是特高含水油藏,综合含水率高达95%以上,剩余油高度分散,优势渗流通道广泛发育,无效注采循环严重,严重制约了油田注水开发的经济效益。注水无效循环识别与优势渗流通道治理成为油田工作的重点,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注水无效循环识别方法和优势渗流通道表征方法的研究历程、研究方法以及取得的主要认识和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研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开展了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实验研究,揭示了岩心固有渗透率是造成油水两相流动差异的根本原因。同时,固有渗透率差异所产生的两相流动差异也会强化流体流动能力,加重无效循环。通过室内填砂管实验,对无效循环过程中的注采动态特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为后续注水无效循环的识别打下了基础。通过流线模型数值模拟,揭示了优势渗流通道发展演化特征,认为储层高渗透出砂带是优势通道发育的主要部位。利用油水井注采动态特征,筛选出注水无效循环怀疑井;从经济效益出发,建立了考虑油价、吨液成本等多因素的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模型;提出了注水无效循环评价指标,包括分流量、驱替效率和剩余储量丰度,并利用综合评价参数将油藏划分为注水有效区、低效循环区、无效循环区三个区域。利用油水井注采动态数据,通过相关系数法计算不同油水井组合下的相关系数,进而确定井间窜流方向;考虑油水两相渗流关系,引入了“视粘度”来修正井间各小层中两相渗流的渗流阻力系数;对注采井间各小层注水量以及井间连通体积进行了定量计算,以表征优势渗流通道窜流量大小。本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注水无效循环识别体系和优势渗流通道定量表征方法,对特高含水油藏后期采取治理措施,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在某一个固定场所进行锻炼的运动模式,已无法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因此,健身类APP应运而生。“Keep”作为一款健身类手机应用截止到2018年底下载量累计达千万余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如何让用户更好使用“Keep”,如何吸引新用户、完善产品各项功能成为“Keep”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TAM技术相关研究,将“Keep”作为研究对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类型、提高聚类精度,对故障诊断准确度即聚类精度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网格细化的小波聚类算法,即将网格拆分技术运用到小波聚类算法,对算法运行
基于巴黎地铁定价策略,提出了一种把网络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子网的定价模型,分组进入子网依赖与网络时延和子网的价格,此外,在约束条件下分析了模型解的存在,以及运营商利润的最大化
我们的所刊《现代有线传输》发行100期啦!各期撰稿人用科研心得浇灌自己的园圃,也为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留下了记录.编辑们辛勤组织稿源,经主编初审,专家细评,编委会审,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