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继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爆发之后,相继引爆出“世界通信”、“环球通讯”、“默克制药”等一些世界知名大公司财务舞弊的丑闻;不光如此,像“CMS能源公司”、“微软公司”、“美国在线”、“朗讯科技”等一直被大众认为业绩良好的公司,也纷纷参与其中,不同程度的涉嫌做假账,且金额让我们瞠目结舌。不断爆发的财务舞弊丑闻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震动,继而美国华尔街信用危机引发。这些不断出现的欺诈丑闻,暴露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现状。“中航油”、“银广夏”、“伊利集团”、“科隆”、“四川长虹”等公司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沉重打击了投资者和公众对资本市场乃至政府的信心,对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干扰,这无不暴露出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严重缺乏。随着这一系列丑闻的相继爆发,内部控制存在漏洞的不断显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二、研究意义本文将以我国云贵两省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信息披露现状为基础,通过理论和详细的数据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以及原因,同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此举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性,加强资本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流动,建立一个更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三、主要内容论文整体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说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和框架以及研究的目的、意义,最后阐明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本部分对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现状。国外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报告披露是否自愿、披露成本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国内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现状、不足与改进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相关理论基础。本部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相关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关系为依据,总结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本部分从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中选取贵州省17家上市公司(沪市9家,深市8家),云南省26家上市公司(沪市13家,深市13家),共43家上市公司(沪市22家;深市21家)为样本,以这43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6月5日及9月28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出台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沪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深指引)为评价依据,同时比对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层剖析。第五部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研究。本部分主要是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剖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第七部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有效措施。本部分主要是从主客观两大方面分析其改进措施。从统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格式、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明确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主体、改变管理当局看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态度、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切实可行的要求,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四、主要贡献及不足本文以我国云贵两省上市公司为例,揭露了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找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为其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政策措施。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有限,搜集资料数据不完整,缺乏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