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依旧:青海河南蒙旗文化变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bd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迁是文化发展实践中的常数,是一切文化的永恒现象。涵化是文化变迁的基本形式,导致文化涵化的原因多种多样,它们对文化变迁的影响力也有大有小。蒙古族自13世纪中期进入青海后,在七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呈现了多态性局面。其中,进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受国家的政治导向、精英阶层的决策、族群之间的政治和话语权力关系消长以及生态环境的适应等因素影响,在宗教认同的基础上,逐步开始藏文化的接受和认同,逐渐改变或放弃了原先蒙古族的表层文化特征,但也保留着一些深层的蒙古族文化因子。论文从蒙藏历史的接触入手,通过对蒙藏关系史的简单回溯,悉数蒙古族进入青海的历史过程、社会背景以及历代影响青海蒙古族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重点回顾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情形及盟旗制度在青海蒙古族的实施,从文化现象的表层嬗变和族群认同的深层坚持两方面对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的文化变迁进行了详细考量。表层嬗变主要从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演变、对藏传佛教的皈依以及婚俗、服饰、语言、日常习俗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描述,深层坚持则从自治县的成立、蒙古包的延续、那达慕的恢复等原生文化的重构以及族群认同等方面予以考察。通过对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社会文化变迁的分析,指出当地蒙古族虽然在文化认同上表现出了对藏文化的接受,但在族群身份认同上多数人保留了强烈的蒙古民族意识,而部分蒙古族则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由此认为,族群认同具有多重表述特征,表现在情感认同、场景认同以及矛盾的心理认同上。在族群互动的过程中,文化涵化所导致的族群表层客观文化特征的消失并不意味族群认同的单一,族群不是固定不变的,因而族群认同也将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过程。
其他文献
对南京市主城区24条干道上的道路绿化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南京市现有道路绿地主要应用的乔木树种有26科、69种,灌木19科、34种;出现频度最高的乔灌木分别为悬铃木42%、海桐6
针对定位系统因非视距传播、多路径效应等因素所导致定位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到达时差的误差修正声源目标混合定位算法。首先,该算法在传统加权最小二乘法中引入动
目的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和岗位需求、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比较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验班和采用传统导师培养模式的对照班考试成绩、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藉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自然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般首先是要对
“V+N”熟语性结构是指由动词和(带或不带前置词的)名词(动名词)构成的一种具有同义动词的固定词组。这种熟语性结构一方面不同于自由词组——它在词汇选择上有着严格的限制,
为弄清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为人工林丰产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会同杉木林7、11、16、20和25年生时测定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数据
在音乐文化中,进行曲作为一种较普遍的音乐体裁,其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形式各异、种类繁多,并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地域风格。进行曲的社会实用功能普遍超过其它任何
应计异象指投资者在依据已有的盈余信息来预测未来盈余的时候发生了系统的偏差,从而可以利用会计应计的信息构造投资组合从而在未来获取超额回报的现象。应计异象触及会计研
本课题主要对维生素C脂质体进行了研究,在考察维生素C稳定性、筛选脂质体膜材料、确定制备方法和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实验相结合,确定维生素C
本文通过对相关竞争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发展回顾,使用HHI指数等实证分析工具进行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业存在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行业壁垒高等特点。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