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眼用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ly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部药物传递系统作为控制释放领域的重要分支备受人们的关注。眼睛的有效保护机制与高度敏感性使大部分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促使人们探索开发安全合理的给药系统,给眼部给药剂型的研究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以氟比洛芬为模型药物,设计了两种眼用制剂一氟比洛芬滴眼液及温敏型眼用凝胶。并对其进行了体内外研究及评价,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氟比洛芬的处方前研究。氟比洛芬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均与水相的pH值有关,pH值越大,其溶解度越大,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越小。建立了氟比洛芬滴眼液及温敏型眼用凝胶的主药及防腐剂的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检查、体外释药及离体角膜透过体外分析方法,经方法学考察,简便、快速、准确可靠。2、参照《美国药典》,并结合《中国药典》对滴眼剂的要求制备了氟比洛芬滴眼液。以相转变温度和离体角膜透过性为指标对氟比洛芬温敏凝胶处方进行了筛选。泊洛沙姆407溶液的可逆胶凝行为呈现强烈的浓度依赖性,单独使用无法获得理想的胶凝温度。P188可调节相转变温度。体温敏感凝胶经泪液稀释后,相变温度升高。建立了泪液稀释后相变温度与泊洛沙姆浓度的拟和方程,T=-2.12C407+1.58 C188-0.086 C1882+75.36。以离体角膜为渗透膜,采用体外实验方法考察渗透促进剂对氟比洛芬角膜透过性的影响,并对渗透促进剂的刺激性进行了评价。其体外角膜透过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无渗透促进剂时,市售氟比洛芬钠滴眼液、自制氟比洛芬滴眼液、温敏型凝胶的表观渗透系(Papp)分别为9.4±0.85、8.36±1.24、6.0±0.98(×10-5cm·S-1)。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使氟比洛芬温敏型凝胶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提高为10.53±1.99(×10-5cm·S-1),0.5%EDTA未能显著增加其Papp。3、对氟比洛芬眼部给药传递系统的主要制剂学性质进行了考察,如凝胶的体外溶蚀和释药,粘度,稳定性和刺激性。根据眼部用药的体内特征,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同时考察凝胶的溶蚀及药物释放行为。泊洛沙姆凝胶中药物的释放受溶蚀控制,且二者均遵循零级动力学过程。振荡频率和释放面积增加能够增加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速率。热压灭菌对溶蚀和释放无影响。对氟比洛芬滴眼液和体温敏感眼用凝胶进行稳定性和刺激性考察,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未见刺激性反应,符合眼用制剂的要求。4、采用滤纸片法采集泪液,HPLC法测定泪液中药物的浓度。测定局部给药后泪液中药物的消除动力学。体温敏感眼用凝胶的泪液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普通滴眼液,体温敏感眼用凝胶的泪液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至市售制剂的4.67倍,平均滞留时间是市售制剂的3.09倍。展现出良好的眼部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止泻方(炒柴胡、防风、炒白芍、凤尾草、辣蓼草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并设立
分析电晕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几种主要危险因素,并阐明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的预防对策,对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以及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都有较重要的指导作用。
双手触摸交互是当今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人机交互技术,设计合理的双手触摸交互可有效利用人类双手自然动作的潜在优势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并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为了将双手触
河口是联系大陆与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地表径流经河口入海,所挟带的泥沙和各种营养元素、有机污染物等对河口附近水域的生态环境有显著影响
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是树立农发行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形式,是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工作方针的重要体现,是凝聚和激励全行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重要源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区调报告查阅、野外露头观察以及钻井资料整理等工作,认识到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沉积格局与长兴组时期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开江—梁平陆棚向南与广海贯
近年来教师知识一直受到很大关注,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储藏者变成了促进者。随着教学和课程的发展,要求教师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本文的重点是是否大学课程能够帮助师范生完成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通过Arcgis软件,矢量化北京市保护区边界,使得自然保护区成为研究底图中的斑块,参照位置的不同,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聚集
传统的基于“强基薄面”设计理念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高速公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路面虽然减少了初期投资,但是由此也带来了早期损坏严重的弊端。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
乾隆年间,科举大小试增试五言律诗,其本意在于化繁为简,实现清朝储才与抡才的统一。然而,试律诗自上而下进入科举乡会试、学政考试的进程以及在科举场次的调整,又偏离了乾隆帝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