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种严重的慢性肺疾病,是指生后氧依赖超过28天。其常见于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kg的早产儿,以肺泡结构简单化和微血管发育不良为主要病理特征。BPD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作用,在基因易感性的基础之上,再遭遇早产、产前和产后感染、胎盘功能障碍、机械通气、氧中毒、液体入量超负荷、营养缺乏等等因素所致。BPD早产儿远期可能存在包括肺功能异常、喘息和运动、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肺功能检测是一项无创性诊断技术,提供客观指标判断呼吸系统功能的异常,在协助疾病诊断、评估疗效、判断预后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BPD早产儿在校正胎龄近足月和婴儿时期的肺功能,探讨其肺功能变化特点及临床高危因素,为早期预防BPD及改善其肺功能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85例患儿资料,其中患BPD早产儿(BPD组)25例,无患BPD早产儿(早产对照组)30例,无呼吸系统疾病足月儿(足月对照组)30例,早产儿在校正胎龄36-42周、6月、12月,对应于足月儿在生后3天-1周、6月、12月,检测潮气呼吸肺功能。所有患儿均除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膈疝、严重上气道阻塞等影响肺功能的疾病。各组间肺功能参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Dunnet T3和秩和检验,各组患儿纵向肺功能参数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法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临床资料与BPD发生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早产儿在校正胎龄36-42周时、足月儿在出生3天-1周时肺功能比较:BPD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TEF/VE)均低于早产对照组和足月对照组(均P<0.05);早产对照组与足月对照组比较,TPTEF/TE和VPTEF/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PD组和早产对照组的达峰容积(VPTEF)、呼气峰流量(PEF)、75%潮气量时呼气流 量(TEF75%)、50%潮气量时呼气流量(TEF50%)、25%潮气量时呼气流量(TEF25%)均低于足月对照组(均P<0.05),BPD组与早产儿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BPD组校正胎龄6月时TPTEF/TE、VPTEF/VE、呼气中期流量与吸气中期流量比值(TEF50/TIF50)比校正胎龄36-42周时降低,VPTEF、PEF、TEF75%、TEF50%、TEF25%比校正胎龄36-42周时升高(均P<0.05);校正胎龄6月时,BPD组的PEF、TEF75%高于早产对照组(P<0.05),由于足月对照组随访例数少,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于随访例数少,三组患儿在校正胎龄12月时均未进行统计学分析。 3.收集BPD组和早产对照组的孕母情况、出生史、治疗情况、住院并发症和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胎龄小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P=0.012,OR=0.512)。 结论: 1. BPD患儿在校正胎龄36-42周时存在小气道阻塞,并且持续至校正胎龄6月时无缓解; 2. BPD患儿在校正胎龄6月时可能存在大气道阻塞,可能由于随访例数少造成结果偏倚; 3. 胎龄小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