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内蒙古草地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90%的草地退化是由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内蒙古以家庭牧场为单位的连续放牧使得的草场出现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退化后的草地恢复成原生群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所以草地退化的早期预警对草地的管理和退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大针茅典型草原和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在2004年对家庭牧场以固定的牲畜饮水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方向做样线的前期植被调查,对地上各植被综合优势比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距离饮水点远近划分出轻、中、重三个不同的放牧强度区域,同时选择家庭牧场附近围封禁止放牧的草地作为对照样地。通过连续5年对3个草原类型4个放牧强度进行植被调查,研究放牧对地上植被组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创建早期预警模型探讨放牧退化早期预警指标,结果表明:(1)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大针茅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在对照样地中显著高于其他放牧样地,但3个放牧样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在降水充沛的年份呈现随放牧强度增加地上生物量减少的趋势。(2)在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多年生杂类草的相对生物量减少,而一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根茎禾草呈增加趋势;在大针茅典型草原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多年生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相对生物量减少,而灌木半灌木、一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杂类草呈增加趋势;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多年生根茎禾草、多年生丛生禾草和灌木半灌木的相对生物量减少,而一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杂类草则呈增加趋势。(3)羊草和针茅属植物相对生物量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隐子草属植物则多是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相对生物量最高,冷蒿则是在重度放牧强度下相对生物量最高。(4)在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草地从多年生丛生禾草占优势的原生群落转换为多年生杂类草占优势的退化群落,在退化群落中多年生杂类草相对生物量大于60%,作为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趋于不可逆退化的早期预警指标;在大针茅典型草原,草地从多年生丛生禾草占优势的原生群落转换为多年生杂类草占优势的退化群落,在退化群落中多年生杂类草相对生物量高于44%,作为大针茅典型草原趋于不可逆退化的早期预警指标;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草地从多年生丛生禾草占优势的原生群落转换为灌木半灌木和多年生杂类草占优势的退化群落,在退化群落中灌木半灌木相对生物量高于33%,多年生杂类草相对生物量高于28%,作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趋于不可逆退化的早期预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