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水污染的主要形式,其中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我国,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为追求农业产品的高产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已经造成我国大部分水系以及内陆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其中农业生产造成的氮、磷元素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内蒙古河套灌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北岸,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地,然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使该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乌梁素海位于整个河套灌区下游,接纳着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退水,造成该湖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本文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中总碳(TC)、总氮(TN)、总磷(TP)含量、河套灌区灌渠及乌梁素海水体中总碳(TC)、总氮(TN)、总磷(TP)含量特征,以探求河套灌区农业生产对整个区域特别是乌梁素海水体环境的影响,为解决河套灌区面源污染以及合理施肥、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河套灌区土壤(0-30cm)总碳、总氮、总磷含量分布特征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研究,发现河套灌区土壤碳、氮含量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相关(P<0.01),其中整个河套灌区总碳含量为2.08±0.077g/kg,较内蒙古及东北自然植被地区明显偏低,总氮、总磷含量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相关(P<0.01)。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为C:N:P=4:1:2,C/N明显低于微生物分解所需的C/N=25,并且明显低于淋溶阈值30,土壤总磷含量偏高,并且当季利用率低,说明土壤氮、磷都有较大淋溶风险。2.分别在2012年8月、2012年10月及2013年5月采集河套灌区灌渠水体样品,分析发现在2012年10月秋浇时期,河套灌区灌渠水体总氮、总磷含量较2012年8月明显升高,并且总氮、总磷相关性极显著(P<0.01),说明秋浇明显影响河套灌区水体氮、磷含量。3.分别在2012年8月、2012年10月及2013年5月采集乌梁素海水体样品,经分析发现总氮、总磷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且一致,且相关性极显著。乌梁素海内总氮、总磷在各排干进水口附近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表明河套灌区农田退水对乌梁素海氮、磷含量影响显著。4.河套灌区水体污染严重,大部分地区水体已经达不到农业用水的V水类标准,乌梁素海内几乎没有水体总氮、总磷同时达到国家地表水渔业养殖水质Ⅲ类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不适合渔业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