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lw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所研究的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是指责任主体对于在海上运输中或者与船舶有关的作业中所发生的人员的伤残和死亡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作者并未局限于对《海商法》的研究,而是对可能涉及到该问题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都作以分析和评价,从归责原则、请求权、赔偿范围和强制责任保险等方面着手,对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这一法律问题进行完整而系统的论述,以期能对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这一法律问题能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作者对现有法律规定进行归纳总结,指出现有立法对这一法律总是规定的优点、冲突、不足和空白,提出作者个人的观点与建议.作者注重用一般的民法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错综复杂的法律问题,从而使该文具有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如外派船员的人身伤亡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归属问题,船舶碰撞中第三人的认定问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请求权可否转让问题,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问题,人身保险与责任保险的认定问题等,作者力图使这些实践中的问题能够有理论基础的支持,从而正确适用法律.对于法律规定的不足与空白之处,作者结合国内外立法的动态,提出自己的立法建议,以期能够弥补法律规定的漏洞,使之更趋严谨和缜密.
其他文献
本文由导言、五个专题性论述和结束语七个部分构成。  导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创新之处。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选题背景及意义部分,指出了本文要求解的核心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概要,即围绕政治学研究的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当中的种种争论,实际上是社会科学哲学中实证主义方法论和解释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造成了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其中经验性进路的行为主义、理性选择
学位
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教育”概念是由是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于18世纪首次提出的,至今已发展了两百多年。本文选取了美育思想的诞生、20世纪初的中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前期这三个历史时段,对当时美育思想和实践与时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做考察,认为美育的发展与时代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入繁荣时期,社会文化出现转型,当代审美文化成为重要的时代特色。时代文化的转型给美育带来巨大的
学位
本论文从中国社会现状及教育现状的分析入手,并结合美育这门学科的自身发展状况,进而提出将审丑融入美育这一主张。  我国目前的美育基本上等同于优美的教育,但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现状的变化,优美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审美需求的发展。陌生化、新奇化等为特征的事物已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认同。传统的审美倾向被打破,现代丑艺术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作为以感性关怀为己
学位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27-1778年)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其著作涉及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社会政治学说是他的主要贡献。他围绕“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发展和克服不平等的途径”等问题,阐述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  卢梭关于自然状态的理论是其政治哲学的基础,是探讨卢梭政治哲学首先遇到的问题。卢梭的自然状态说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主要受到了三个方面的影
学位
时间之于人,有本源性的意义。人类是唯一自觉有时间感的生物,人是时间性的存在。从人类童年时期的古代希腊随着哲学的产生,哲人们就开始思考时间问题了。从历史上看,因时代的不同、思想家们视角的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时间观。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和其他的时间学说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之外时间研究成果、马克思时间理论的形成和革命意义以及自由时间理论在马克思时间理论中的核心地位,自由时间理论的当代“辐射”
学位
恐怖主义及其影响是近二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热点问题。恐怖主义是一个群体、个人或次国家团体使用暴力或威胁,以通过恐惧或威胁获得社会、政治或宗教目标。大多数遭受恐怖袭击的穆斯林国家都经历了这场全球灾难。然而,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尼日利亚和叙利亚的恐怖袭击占全球的78%。此外,2006年至2013年间,穆斯林社区遭受了高达82%的恐怖主义袭击。  为减少恐怖主义的发生,军事开支被用于打击恐怖主义。恐
学位
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还难以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抗衡,那么中国企业还要不要走出去?如何才能走出去?企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政府应该做那些方面的工作?该文就是要回答这些问题.该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简介.第二章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进行分析,从区位选择、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
学位
作证是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但在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公民害怕受到打击报复而不愿或不敢作证的现象.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虽然在强调证人作证义务的同时规定了证人享有人身安全受到保障的权利,但保护证人的措施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其权利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必须对中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进行改革完善.除引言、结语外,该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概念和特征,同时分析了该制度的产生背景和
学位
为了维护整个刑法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该文从刑法基本理论着手,对牵连犯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逐一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牵连犯应当统一实行数罪并罚的观点.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共五万字.第一部分:牵连犯的立法渊源与司法现状.第二部分:牵连犯的定义与特征.第三部分:牵连犯之牵连关系的探讨.第四部分:牵连犯处断原则的模式选择与现行立法反思.
学位
该文在对英美法系国家严格责任的理论和立法司法实践考察的基础上,对严格责任的渊源、现状、含义及其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进而结合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了严格责任在中国的应有选择,并对中国在立法、司法活动中应当如何适用严格责任理论等问题作了具体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