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搞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对当事人的诉权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权进行合理配置,使程序改革与制度保障改革相互协调,充分实现设置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是当前进行司法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学界已达成共识,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应该加强对民事诉讼理论的系统研究,形成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来指导改革实践。这其中,对民事诉讼模式理论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民事诉讼法学界热论的理论问题。从转换民事诉讼模式的角度来对民事诉讼方式改革进行理论上的建构,有利于克服以往仅仅单方面注重对法院审判方式的探讨,使得改革认识起点低、缺乏整体布局,改革目的单一、狭隘的缺陷,使改革能够更加合理配置当事人诉权和人民法院审判权,促成民事诉讼机制的变革。 本文的前言部分,着重介绍在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中引入对民事诉讼模式研究的过程,初步阐释了厘清当前理论上的不统一认识,对于明确和加强民事诉讼模式研究的地位、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考察研究近年来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成果,认为民事诉讼模式与民事审判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具有内在联系。着重论述民事诉讼模式与民事审判方式的联系并阐释了民事诉讼模式的含义。 本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民事诉讼机制的构成、民事诉讼模式与民事诉讼机制的关系,认为民事诉讼模式与是对民事诉讼体制基本特征的概括,只要把握住民事诉讼模式的结构和构架,也就把握住了推动民事诉讼机制变革的主线。 本文的第三部分,对民事诉讼模式的划分依据、基本类型这两个基本问题进行阐释,确定了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类别。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民事诉讼模式进行考察和比较,阐明各种诉讼模式的特点和区别,分析不同诉讼模式的优劣。 本文的第四部分,着重从法律规定角度对我国现行诉讼模式的形成进行了回顾并加以反思,就借鉴优秀诉讼模式的先进之处,转换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以指导和推进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其他文献
情境是指人们在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置身于其中的环境。情境可以分为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两种。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虚拟情境。虚拟情境
在江苏省单季稻生育过程中,高温热害以及低温冷害对单季稻的灌浆结实有显著影响。建立了夏季高温热害指数以及秋季低温冷害指数,构建了天气产量以及单季稻减产率的计算公式;
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很多,有爱国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等等诸多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高修养人才的最佳学科了,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这些素材,时时处处进行
<正> 前言消化道出血可引起严重贫血,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诊断错误可导至死亡,因而及时正确定位诊断和适当的治疗是很重要的。近年来由于内窥镜检查的开展和腹部动脉选择性血管
上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曾宣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业已从生产时代进入消费时代,并将这种社会状况的转变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变革。这种时代特征的
第一部分神经导航辅助下前颞下经硬膜外前岩骨锁孔入路的设计及显微解剖学研究目的:应用微创锁孔入路的新理念,设计前颞下经硬膜外前岩骨锁孔入路,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显微
重庆农村地区,为了满足能源需求,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薪柴、秸秆。这种不合理的用能方式和结构,严重影响农村能源建设,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实现农村能源
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为全球所关注,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寻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跨入新世纪的全人类的共识。实践证明:需求侧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注重依靠增加能源供应
目的:观察豌豆骨的血供来源和滋养动脉的分布特点,并测量各滋养动脉的管径和长度,为以带血管蒂豌豆骨转移替代其他腕骨坏死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1.解剖20侧新鲜红色乳胶灌注
中国的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水电农村电气化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一项符合国情,顺乎民意的德政工程,小水电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小水电是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