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抗性诱导及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Fe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黄瓜白粉病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的抗性菌株。并比较了黄瓜白粉病菌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对其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子叶叶盘法测定了山东地区50个黄瓜白粉病菌菌株对己唑醇的敏感性,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病原菌对己唑醇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其中EC50值最高达0.16μg·ml-1,最低EC50只有0.0030μg·ml-1。相差倍数53.3倍。50个菌株对己唑醇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分布呈一个近似的正态分布。根据野生敏感型病原群体对药剂敏感性为正态分布的原理,故认定此试验测定得到50个菌株对己唑醇的平均EC50值0.028μg·ml-1可作为山东地区黄瓜白粉菌对己唑醇的敏感性基线。2.利用紫外线诱导、药剂驯化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黄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的抗性菌株,其中,以紫外线诱导和药剂驯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的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最高,为105倍。并以此菌株作为研究对象。3.敏感菌株分生孢子萌发较抗性菌株分生孢子萌发早8h,但其菌丝体产孢的时间要比抗性菌株菌丝体产孢的时间要晚24h。从萌发时间上看,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时间都在接种40h后开始萌发,且两者萌发率为10%~20%,都比较低。虽然萌发率比较低,但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产孢能力都非常强,抗性菌株接种6d,新生长的菌丝体上已经开始产生分生孢子梗,接种8d,在菌丝体上观察到大量的成串分生孢子,接种9d后,在外部形态上,就开始观察到白粉病病斑。4.在涂抹相同孢子量的情况下,发病10d后抗性菌株产孢量为1.51×105分生孢子/ml,而敏感菌株的产孢量为1.18×105分生孢子/ml,表明抗性菌株的产孢量要高于敏感菌株,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1665>0.05)。从病情指数来看,接种抗性菌株的黄瓜病指为30,而接种敏感菌株的黄瓜病指为25,表明抗性菌株的致病力略强于敏感菌株,但两者也无显著差异(p=0.2662>0.05)。5.室内获得的对己唑醇高抗的黄瓜白粉病抗性菌株,对戊唑醇、腈菌唑、多抗霉素和嘧菌酯的抗性倍数均略高于1,表明室内获得的抗性菌株对戊唑醇、腈菌唑、多抗霉素和嘧菌酯都不表现交互抗性,而与醚菌酯的抗性倍数为5.85,表现交互抗性。6.抗性菌株在孢子萌发率、芽管个数和产孢量方面都比敏感菌株略高,但三者无显著差异。抗性菌株的菌丝分枝略低于敏感菌株,两者无显著差异。表明抗性菌株的适合度与敏感菌株相比没有显著变化。7.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分生孢子等量混合培养7代后,抗性菌株的频率在混合群体中先逐渐降低后略有上升;混合比例在20:80的处理培养7代后,只有少量的抗性菌株存在。在80:20的混合比例处理中,抗性菌株的频率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再略有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表明抗性频率基本保持稳定。8.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在酯酶同工酶图谱、过氧化物酶图谱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中基本无明显的差异,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条带数相同。但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条带颜色不一样,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量的差异。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企业开始运营境内保税仓与海外保税仓业务,然而此类跨境电商新业态主要面临跨境通关、退换货、库存控管及境外物流跟踪等困难.根据由我国牵头,世界海关组
现阶段,在电子商务公司的运营管理中存在仓储预留库存较高、库存容量浪费、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多个问题.因此,为了保证电子商务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价值
本研究以转双价基因(cry1Ac+SCK)抗虫杂交稻(Ⅱ优科丰6号)和对照非转基因杂交稻(Ⅱ优明恢86)为材料,通过田间取样调查,分析了转基因杂交稻对化防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及主要害
近几年来,除草剂得到了广泛应用,除草剂的非靶标效应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杂草危害是造成花生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危害严重时甚至造成毁种,花生田化学除草已十分普遍,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降低花生-根瘤菌共生固氮的能力,减少自身氮素的供给,降低花生及后茬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然而,国内外有关除草剂对花生–根瘤菌共生体系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研究了除草剂-花生-根瘤菌三者的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科学技术的更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同时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和物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创新发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航运业的复苏,作为当前先进性现代物流的重要承载工具集装箱运输呈现出高速度增长的趋势。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集装箱没有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致使
苏州市职业大学和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自2010年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中外合作)专业以来,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推进“悉尼协议”专业范式研究,借鉴吸收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的办学
粘虫(Mythimna separata)又名行军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可危害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其发生为害给中国及周边国家的粮食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化学防治是目前治理粘虫最主
昆虫的免疫反应起始于昆虫对不同入侵病原体的精准识别。昆虫通过特定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与病原体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相互作用来对不同病原物进行识别,以区分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Bacteria,PGPB)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重要资源,研究PGPB的抗菌活性、环境耐受性及相关基因对深入了解其防病作用及促生机理具有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