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马克思扬弃异化的美学思想进行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异化,人与自然发生疏离、人与社会出现分裂、人与自身背道而驰。所谓异化就是人创造的东西反对人自身,无法掌控的生产力成为了人类的桎梏。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直指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况,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它指引着人类回归自身的审美能力,扬弃异化本身。马克思的美学树立了一种价值标准,拥有正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能力,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正常与合理的标准。社会的异化正是在于,它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审美能力,将物质性价值视为一切。马克思的美学构建具有严谨的逻辑构成,它以实践存在论作为逻辑起点与哲学基础,超越了美的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以异化分工的扬弃作为逻辑中介,探求了异化形成与审美能力丧失的内在根源;以自由的王国作为逻辑归宿,表征了异化的扬弃与审美能力的回归。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将新型社会关系的塑造作为异化扬弃的现实路径,他的美学构建却在其中成为现实路径的价值指引。因此,审美能力的回归本身就不仅是一种“标准”,它也是一种“路径”。当代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异化现象,马克思扬弃异化的美学思想能够在两条路径上对中国社会所有启示,其一,从改造异化的社会关系入手,恢复人们失去的类本质,这是一条根本的宏观路径;其二,在审美活动和美育教育的超越功能中恢复批判社会的能力,从而生发出改造社会的力量,这成为一条重要的微观路径。这两条路径缺一不可,共同指引着中国社会扬弃自身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