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庆邦小说中的未成年人形象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ao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庆邦作为当代著名作家,以其大量优秀的小说和特有的文学风格在文坛独树一帜。在刘庆邦众多的小说创作中,作家极富热情地塑造了一批成长在乡村的未成年人形象,他以极其细腻和敏感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的心理、情感变化和成长历程,借助这些孩子代言作家对人生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但当下对于此类人物形象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研究者们长期忽略了这类艺术形象存在的艺术价值。本文试图以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作家本人的童年经验,发掘作家倾心于塑造此类人物形象的原因,找到作家对于人性真善美的终极关照方式。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选题原因、现实意义和刘庆邦小说的研究现状,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形象的研究。第一章,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成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提供成长背景。分析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未成年人形象的性格特征,不同年龄层次呈现出与其心理情感发育相适应的个性特征。第二章,揭示刘庆邦塑造此类人物形象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作家通过对未成年人形象的塑造和描写,揭示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表达作家本人对当今市场经济浪潮下乡村价值体系即将倾覆的矛盾心态,赞美在苦难生活中对美好人性依旧坚守的未成年人形象。第三章,分析刘庆邦塑造未成年人形象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结语部分,刘庆邦的小说通过此类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家对美好人性的呼唤,肯定其小说创作在当下文坛的地位,也对作家小说创作的局限性做简单分析。
其他文献
“诗”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及其智识能力提高的产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整体思想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在藏译诗词中,不仅要研读藏族自有的古典诗籍,而且还要翻译引进
胡适、周作人等文学革命先驱者,在探索五四新文学发生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中周作人在五四革命退潮后开始对这次运动进行反思,把目标从西方文学转向对中国古典文学
现代大规模的军垦活动指的就是新疆建设兵团的成立,它是从我国边疆地区的实际出发,通过特殊的组织形式进行的经济开发和国防建设。“军垦文学”的创作者就是被这一特殊历史事件
被规训与整合的身体是十七年小说中身体的主要存在形式,但是这一时期也并不缺乏追求个人主体性的身体,这种状况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当时的政治、文化气候。在十七年小说
目的:探索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烧伤整容的20名患者通过分期实施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治疗,并实时观察患者的
作为福建侯官郭氏家族极具代表性的成员之一,郭柏苍在文学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论文主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考订郭柏苍的家族世系和生平,并对郭柏苍的著述、校刻先贤文集和
从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生物属性及其在各类肺部疾病中临床意义出发,通过对近年来各类相关文献报道的整理概述,总结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测定在各类肺部疾病中的临
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中的“自然”思想以老庄的自然哲学为认识基础,老庄哲学中的“自然”是“道”的存在属性,代表自己如此、自然而然的通常状态,文学批评中的“自然”观念的内
萧军在“九·一八”事变后创作的展现东北农民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和随后创作的《第三代》整体上以从空间到时间的叙事方式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
古钞本《文选集注》是把李善、《文选钞》、《文选音决》、五臣、陆善经等多家注按照一定体例汇编而成的古代抄本。它是古代的珍稀抄本,在《文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