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医患对话的传统研究往往局限于医生的视角,而近年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借助叙事手段来探讨医患对话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医患叙事源于西方心理疗法,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日常医患对话中。然而,以往多数研究普遍基于西方医患对话的语料之上,较少关注中医对话。基于东方独特的文化底蕴,中医强调“辨症论治”,着眼于整体,多角度观察表面与深层之间的多种关系。故中医诊断遵循“望”、“闻”、“问”和“切”四大基本步骤。而“问”即讨论,分析病症贯穿整个过程。因而,在问症过程中,中医通常从患者角度出发,较多听取患者的主诉症状。可以看出,中医医患对话的患者叙事研究值得深入探讨。基于患者自诉病症在中医治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以往基于传统语言学与叙事学角度的医患交流研究,分析其不足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中医语料,本文从患者自诉病症角度出发,尝试探讨中医医患交流的基本叙事模式,旨在初步了解患者个体差异(性格特征、以往病症经验)及现场语境与社会文化背景等变量与其叙事模式的联系,从而促进医患双方交流与理解。经过仔细对比分析中医语料,本文发现两种基本医患对话的叙事模式:1)内行患者叙事模式。这类患者普遍具备一定医学常识和经验,重在描述各种病症,力图了解病症的深层含义;而医生则主要扮演评判的角色,对患者的自我假设论症作出判断;2)共同协作叙事模式。此类患者通常以疑问语气集中描述病症,较少自我主观论症,与医生协作推索病因,倾向于表达内心情感,寻求移情。这一发现弥补了中医医患叙事研究方面的不足,有助于医生正确而全面地了解患者病症。但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中医语料还不够充实,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紧密结合质与量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医患叙事方式与变量之间的深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