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老年人对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仅高于其他群体更是多样化的。因为我国在发展初期形成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当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进入医疗卫生体系中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仅得到了补充各部分更在体系内相互影响,也因此对老年人选择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产生导向作用。本文,将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和参加不同的医疗保险作为主要研究影响因素,分别从性别差异、婚姻状况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和自评健康状况差异的视角同主要影响因素一起分析,来探讨北京市医疗保险对居民医疗机构选择行为的导向作用发挥如何,结合北京市现实情况分析老年人在医疗机构选择行为中碰到的问题,最终得出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医疗保险来引导老年人医疗机构选择行为的方法。本研究利用国家统计局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中的个人问卷调查结果,选取北京市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险的情况和其他社会人口因素组成变量以及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构建了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和参加不同类型医疗保险的北京市老年人医疗机构选择行为模型,其中发现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机构选择的行为有显著的导向作用,参加不同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对医疗机构的选择也有不同的影响,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对医疗机的选择起到了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基本医疗保险对于老年人在选择医疗机构时,引导老年人向社区、乡镇一级的医院进行诊疗,但不同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待遇公平性还是对老年人的就医行为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本文在探讨北京市老年人在选择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时医疗保险对其行为的影响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卫生医疗资源现实情况,深入分析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社会医疗保险来优化医疗资源,提出在扩大大型医疗机构覆盖面并缩小城乡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差距的前提下,积极完善城市居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分级医治制度、推行双向转诊制度、明确并扩大各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和药物目录、大力提升基层卫生医疗服务质与量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