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但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变得更加复杂。合理的金融资产配置,不仅可以增加家庭收益,还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特点及差异,不仅有利于引导居民资产配置行为,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以增加家庭收益,还有助于实现城乡地区的金融普惠。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据统计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中,以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生命周期、家庭财富、金融素养及城乡区域差异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在数据统计中,本文采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特点及差异情况。在实证检验中,本文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在保证城乡家庭其他特征更为相近的情况下,比较持有各类金融资产比重的差异;其次选取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比较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1)我国居民家庭投资金融资产的种类较为丰富,但持有风险资产比例仍然较小。此外,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或家庭的财富水平、风险态度不同,家庭选择的资产类型及持有比重也有所不同。(2)城乡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趋于多元化,但对各类金融资产的配置份额仍存在巨大差异,与城镇家庭相比,农村家庭在投资时对无风险资产的偏好程度要高得多,而且城乡家庭在不同的年龄段和收入水平上会有不同的资产配置行为。(3)我国城乡家庭中金融资产占家庭资产的比重没有显著差异,但对各类金融资产的持有份额有较大不同。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都偏好持有储蓄,但农村家庭更注重资产的流动性,并且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远低于城镇家庭。其中,城乡家庭对债券的持有比重差异最小,对理财产品的持有比重差异最大。(4)金融素养因素、外部市场因素、家庭长期经济情况和家庭流动经济情况是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对城乡家庭的影响程度不同。金融素养因素是影响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第一因素,而外部市场因素是影响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第一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认为只有普及家庭金融教育、提高居民金融认知,优化金融市场环境、保障居民投资安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家庭经济情况,才能有助于我国城乡金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