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居住农民的现代性研究——基于永联村的实地调研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y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整个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因素。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对人的现代性的研究值得我们加以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农村人口通过集中居住的形式,实现了与城市人同样的生活,但究竟集中居住农民的现代性程度如何,如何对其进行测量、分析、总结,研究这些脱离土地的农民的现代性状况对指导我国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建设意义如何,这些均是值得思考和深入探究的问题。  本文以继续社会化理论为指导,以已经实现集中居住的永联村村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借助于因子分析的方法,从社区融入、时间观念、两性观与家庭观、教育观、效能感、法律意识和消费观等七个维度分析和展示了集中居住农民的现代性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出现代教育、信息渠道、社区引导等因素对推动当地农民现代化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其他地区农民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其他文献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企的深化改革,国有、大集体企业的富余劳动力成为下岗工人,失业现象出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失业
本文分析探讨了国外社区矫正制度的相关理论以及我国上海、北京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践,结合苏州南门街道社区矫正试点的具体情况,指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着理念与实践断
文学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文学作品当中往往折射出深刻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发现,文学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学位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应当与经济同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建立一个健康、持续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点。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
学位
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之日起,标志着我国献血制度由有偿、义务献血向无偿献血转变。然而,传统血液制度的弊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致使许多城市出现了“血荒”。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尔滨流动血车中却出现了献血量“供过于求”的现象。本研究希望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审视和剖析哈尔滨血站良性运行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本文将以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为研究个案,以亲社会行为理论为支撑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出现的不同性别的人物形象,对处于性别认同重要时期的儿童的性别社会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以及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