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观偏差是指人们认为积极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高于一般他人,消极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低于一般他人的一种不切实际的认知取向。信息转变范式是一种研究乐观偏差的方法,它要求被试对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进行两次评估,并在首次评估后告知被试该事件发生在被试所在群体身上的实际概率,通过计算两次评估值的差,即信息转变量来衡量乐观偏差。本研究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事件基础率的确定和分布入手改进信息转变范式,探讨人们在积极事件与消极事件上的乐观偏差差异,以及事件可控性与愉悦度对积极事件乐观偏差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实验一采用改进后的信息转变范式,通过被试首次概率估计值与事件实际概率值之间的大小比较,把信息转变量分为好消息与坏消息组,以好坏消息组的信息转变量为因变量,探讨大学生被试在一般积极生活事件和一般消极生活事件上是否存在乐观偏差差异。被试为41名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包括20名本科生和21名研究生。采用2(事件类型:积极、消极)×2(消息类型:好消息、坏消息)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二采用相同的研究范式与因变量指标,考察事件可控性与愉悦度对积极事件乐观偏差的影响。被试为另外42名该校大学生,采用2(事件可控性:高可控性、低可控性)×2(事件愉悦度:高愉悦度、低愉悦度)×2(消息类型:好消息、坏消息)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一的结果显示,积极事件条件下,被试在好消息组上的信息转变量显著高于坏消息组的信息转变量;消极事件条件下,被试在好消息组上的信息转变量也显著高于坏消息组的信息转变量;两种类型事件的信息转变量受消息类型的影响不显著。实验二的结果显示,在所有事件类型上,好消息组的信息转变量都显著高于坏消息组的信息转变量;事件可控性与消息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好消息条件下,被试在高可控性事件与低可控性事件上的信息转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坏消息条件下,被试在高可控性事件上的信息转变量显著高于被试在低可控性事件上的信息转变量;事件愉悦度与消息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好消息条件下,被试在高愉悦度事件上的信息转变量显著高于被试在低愉悦度事件上的信息转变量;坏消息条件下,被试在高愉悦度事件和低愉悦度事件上的信息转变量差异不显著。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对于一般积极生活事件和一般消极生活事件而言,乐观偏差均稳定存在;且被试在一般积极生活事件和一般消极生活事件上的乐观偏差程度是一致的;改进后的信息转变范式可以有效地测量乐观偏差。(2)乐观偏差稳定存在于一般积极生活事件上,事件特征有效地影响了乐观偏差程度。被试在低可控性积极事件、高愉悦度积极事件上的乐观偏差程度更高;在高可控性积极事件、低愉悦度积极事件上的乐观偏差程度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