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确立与发展,为我国各级优秀运动队和体育院校输送了大批后备人才,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羽毛球是一种在室、内外举行的小型球类运动,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运动员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变化多端的打法,多次赢得各类世界级羽毛球比赛的冠军,奠定了我国羽毛球运动在世界羽坛的地位。由此,步入了我国羽毛球运动再铸辉煌的时期。我国保持羽毛球运动高水平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青少年体育为主。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也是诸多体育项目传统项目学校中的一员。历史上,无锡市为江苏省羽毛球运动队和国家羽毛球运动队队输送过优秀的人才,例如,奥运会女子双打冠军选手顾俊。这些优秀人才的产生并最终为省或国家队争光都得益于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的启蒙和培养。为了使无锡市培养出更好的羽毛球后备人才。以无锡市13所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对其规模、带训教练员、运动员及运动员家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发现无锡市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羽毛球运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出促进无锡市羽毛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建议。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无锡市13所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在地区分布上不太均衡,市区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数量明显多于所属辖区的江阴市和宜兴市。无锡市13所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在学段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小学12所、初中1所、高中没有。导致在学段分布上出现了“断层”的现象。(2)无锡市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有羽毛球室内场地56片;运动队69支,男队41支,女队28支。其中,U8组男队11支,女队7支;U9组男队9支,女队6支;U10组男队7支,女队5支;U11组男队8支,女队6支;U12组男队6支,女队4支。运动员共计281名。2018~2019的两年里,13所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对参与竞赛及与竞赛相关事务都有经费支持,组织本校所有运动员参加市级羽毛球比赛。向无锡市羽毛球队输送羽毛球运动员30名,向江苏省羽毛球队输送运动员7人,共计37人。无锡市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为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被评为“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无锡市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带训教练员学历较高,以具有国家教师编制的体育教师为主,外聘教练员为辅,均接受过系统的体育专业教育,能够胜任羽毛球初级阶段教学。但带训教练员团队在年龄和性别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且严重缺乏有组织的、正式的培训和进修。(4)无锡市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羽毛球运动队,就年龄组别而言,在U8~U12组别建设上是合理的,但在性别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参训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频率都保证在正常水平。参训运动员参加训练的目的与家长基本一致:首先是锻炼身体,其次是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再其次是成为特长生或走专业道路。就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认识而言,参训学生与家长的认识存在分歧:大部分参训学生认为参训不影响文化学习,而有一半的家长认为训练会对文化学习造成影响。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学校在审核运动员参加的比赛时,不能只将目光放在省市教育局或体育局举办的届运会或锦标赛上,而应该鼓励、支持教练和运动员参加更多的非官办比赛,如:校级、区级和业余青少年全国U系列比赛。(2)建议对带训教练员进行统一的、正式的业务培训。不能仅依赖于学校认可的官办的培训平台,例如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学校应将眼光放眼于羽球市场和中国省、市级羽毛球协会举办的教练员培训班。(3)在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参训学生的选材,参训学生的训练、学习与竞赛方面应将家长因素考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