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对几种造林树种抗旱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盆栽控水法,通过叶水势、叶水分饱和亏缺、叶保水力、P-V曲线、以及生物量等指标的测定,对银中杨、水曲柳、白桦和白榆幼苗在四个水分梯度下的抗旱性、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树种对水分胁迫的敏感度不同以及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实现渗透调节和维持体内水分平衡。(2)各树种的蒸腾耗水量的连日变化波动的情况与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波动规律一致,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树种间与同一树种的差异不再显著。在影响蒸腾速率的变化的诸因子种,土壤水分影响最大。(3)通过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锻炼可以增强一些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在LW条件下,银中杨的WUE比CK提高了17.32%;在MW、WW条件下,白榆的WUE分别比CK提高了12.60%和7.09%。(4)各树种均有一定的干旱适应能力,对水分胁迫所采取的适应方式不同。银中杨在抗旱方式上以御旱性为主,白榆和白桦以耐旱性为主,而水曲柳综合两种方式共同起作用。(5)综合各个指标的分析,在抗旱能力方面由大到小为:白榆、白桦、水曲柳、银中杨。研究结果可以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和参考。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深入调查皖东竹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基础上,采用群落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竹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及竹扁蚜与其天敌相互关系,为竹园
本文通过对柳杉苗木进行盆栽与田间试验,研究在柳杉苗期的生长与生理状况与施肥的关系及不同施肥配比对其影响的规律,拟合三元二次旋转回归设计与苗木生长与生理指标的效应模型
二十一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生态脆弱区,也是世界著名的三峡工程和葛洲坝水利工程所在地。有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7.4%。天然林面
该研究以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花粉植株为试材,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胆碱脱氢酶基因(betA基因)的转化.betA基因能一步将胆碱合成为甘氨酸甜菜碱,甘氨酸甜菜
为促进半干旱区生态植被建设发展,探索该地区宜林荒山的合理利用方式,本研究以兴和县低山丘陵油松幼林地为例,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筛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