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肺炎患儿住院期间临床表现及检测相关炎性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探讨其中医证型演变的规律及其与炎性指标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辨治小儿肺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炎患儿200例,跟踪观察患儿在住院当天(基线点)、治疗后第3、5、7、10天的临床表现并确定其中医证型,入院后全部患儿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检测并记录检查结果,统计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频数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肺炎患儿入院当日中医证型以风热郁肺证和痰热闭肺证多见。2.入院当日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3.入院当日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有相关性:风寒郁肺证多见于7-14岁儿童(P<0.05),风热郁肺证多见于3-7岁儿童(P<0.05),痰热闭肺证和毒热闭肺证多见于1-3岁幼儿(P<0.05)。4.本次研究中200例小儿肺炎中医证型与WBC无相关性(P>0.05),而通过检测CRP和PCT可辅助鉴别痰热闭肺证-风寒郁肺证、痰热闭肺证-风热郁肺证、毒热闭肺证-风寒郁肺证以及毒热闭肺证-风热郁肺证(P<0.05)。5.小儿肺炎病程中,中医证型呈动态演变,具有一定的特点:患儿在入院当日(基线点)至治疗后第3天,中医证型以风热郁肺、痰热闭肺证实证为主,证型发生转变的较少;至治疗后第5天,证型间的转变增多,且实证向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转变开始增多;至治疗后第7天,是实证向虚证转变最显著的时期,且向正常转变的概率高于此前两个时期;至治疗后第10天,绝大多数患儿恢复正常。6.本次研究小儿肺炎病程中痰热闭肺证较其他证型相比,持续存在率较高,表明其治疗周期较长,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痰的治疗。 结论:1.小儿肺炎多发于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入院当日中医证型以风热郁肺证、痰热闭肺证多见。入院当日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有相关性。2.CRP和PCT在鉴别小儿肺炎中医证型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呈现动态演变过程,从而使各证型在不同观察时段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