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资本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量高低,对于其拥有者提高家庭资源配置效率,增进其家庭福利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多年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所导致的农村居民健康资本存量相对不足,所导致的对家庭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对低效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进而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为此,研究农村居民健康资本存量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意义重大。现有研究主要从健康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或健康资本对劳动生产率及收入的影响这两方面做出了相对详尽的探索,但鲜有从资源配置视角阐述健康资本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少量的研究涉及健康资本对农村居民就其劳动力资源在就业选择中的配置问题,但这类研究没有完整地从理论上探讨健康资本对农村居民家庭多种资源配置的内在联系,大都仅是从基于现象描述角度的分析。另外,鲜有实证研究注意到健康的内生性问题。从理论上推导,农民的健康资本可能会增加其人力资本,使其就业选择能力、土地流转能力、组织资源配置的能力增加。但是反过来,农村居民家庭资源配置的良性化,也可以促进其获得更好的食物、医疗等生活条件,从而促进其健康程度的提高。因此健康资本与农村居民家庭资源配置之间是存在内生性关系的,以往的研究大多由于数据的可获性等原因而忽略了此问题。本文在考虑健康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村居民家庭资源配置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健康资本对农村居民劳动力就业选择、土地流转、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的影响,以期为选择和制定适当的提升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政策,并配以相应的农业发展政策提供相应对策建议。论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章,导言。主要阐述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文献综述与评价。对现有文献对健康人力资本,以及其对劳动力就业选择、土地资源配置、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程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研究视角,研究目标和内容,进而为论文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源泉。第三章,分析框架。分析健康资本对农村居民就业选择、土地流转、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的影响机理,是文章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数据来源及统计描述。对论文实证研究所采用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样本数据进行总体说明,并考虑了健康内生性,对相应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描述,以构成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第五到第七章基于前述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处理后的样本数据,分别考察了健康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农地流转、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等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计量检验。第五章的农村居民健康资本对劳动力就业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利用O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健康状况越好,越有利于农村居民选择外出非农务工。健康好和健康一般的农村居民相对于健康很好的农村居民而言,其Ologit模型(因变量1=纯务农、2=兼业、3=非农务工)的期望值分别是0.669、0.627,且二者均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健康好和健康一般的农村居民相比较健康状况非常好的农村居民而言,更容易选择务农。健康状况差的期望值是0.838,但不显著,表明健康状况差到一定临界值的人已经失去选择非农务工的能力。第六章的农村居民健康资本对土地流转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利用O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健康越好的农村居民越容易转出土地,健康一般的人更容易选择土地流转不变,健康差对土地流转没有影响力。健康好和健康一般的农村居民相对于健康很好的农村居民而言,其Ologit模型(因变量1=不变、2=转入、3=转出)的期望值分别是1.177和1.106,健康好在5%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健康好和健康非常好相比较,更容易选择流转土地。健康一般在统计水平上不显著,但由于健康一般的期望值小于健康好的期望值,表明健康一般的人更容易选择土地流转不变。健康差的期望值是0.955,但不显著,表明健康差对土地流转不再产生影响。通过OLS线性回归健康资本对土地流转率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随着健康水平下降,转入户有增加土地转入的趋势。健康状况差对转入户土地流转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健康状况差到一定程度,对转入户土地流转不再产生影响。健康改善有增加土地转出的趋势。第七章的健康资本对农村居民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借助Probit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健康好、健康一般对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的需求没有显著影响,健康状况差对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在5%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健康状况差的人更愿意选择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健康状况差的人抗风险能力较差,需要集体的保护,因此加入农业合作组织的意愿较为强烈。因此健康状况差更有可能选择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第八章是论文的结论与政策含义。主要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健康资本存量,提高其资源配置能力;关注农村居民健康,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关注农村弱势群体,扶持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关注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健康,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