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标志。它是一门涉及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崭新的理论和实践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和价值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人口老龄化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滞后性以及人类疾病谱系的变化,迫切需要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可以促进社会人道主义的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可以促使当代人对生死观念的转变,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符合中国国情和广大群众的利益,能够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传统伦理价值、社会制度规范、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严重制约和束缚,同时也存在运行模式上、政策上、资金上、观念上等多重问题的限制,使得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未能真正发展起来。所以,加强临终关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可以为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临终关怀的相关理论。临终关怀最早起源于西方,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了较快发展。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临终关怀作为一种医疗护理有其不同于一般医疗护理的特点,它的心理性和社会性特点比较明显。临终关怀体现了人道主义、全面关怀和生命价值的伦理原则。本文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临终关怀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临终关怀还没有形成一种合理的模式,临终关怀救治中还存在医院拒收、机构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过渡和无效治疗严重等问题,本文围绕公平、价值、道德等伦理原则进行伦理反思和具体案例的分析,临终关怀中还存在着传统生死观与现代生命伦理观、知情权与保密权、延长生存时间与提高生命质量、不同社会规范的冲突等。本文第三部分主要是临终关怀的伦理建构的分析。包括伦理理念和路径选择。临终关怀的伦理理念其本质是对生命的关怀。伦理关怀的路径选择包括加强死亡观教育,提倡人文关怀;建立新的家庭伦理观念,营造良好的临终关怀氛围;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改善社会伦理大环境;构建普适性伦理,避免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等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