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兴安岭中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该区经历了自海西期以来多期构造岩浆作用。本文对乌兰坝岩体和小罕山岩体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的一系列研究,厘定了其形成时代,划分了岩石成因的类型,限定了岩浆源区性质和演化过程,讨论了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乌兰坝岩体主要岩性为似斑状碱长花岗岩和细粒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似斑状碱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38Ma,细粒碱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49Ma。小罕山岩体的主岩性为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其形成年龄为138Ma。乌兰坝花岗岩体和小罕山岩体具有以下特征:富硅,SiO2含量在66.63wt.%78.2 wt.%之间,平均值为74.48 wt.%;富碱,全碱(K2O+Na2O)含量为8.32 wt.%11.35 wt.%,平均值9.25 wt.%,且相对富钾,K2O含量为4.20wt.%8.83 wt.%,K2O/Na2O比值介于0.97 wt.%3.62 wt.%;低铝,Al2O3含量为12.01 wt.%16.10 wt.%,平均值13.75 wt.%,10000Ga/Al值均大于2.6,介于2.84.2之间。总体上乌兰坝花岗岩体是一套具有富硅、富碱钙碱性等特点的岩石组合。乌兰坝岩体和小罕山花岗岩体的∑REE为83.69344.85ppm,总体表现为稀土含量偏低;LREE/HREE为2.1312.48,(La/Yb)N为1.1011.82,结果表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铕强烈亏损,稀土元素分布呈右倾海鸥性。微量元素蛛网图中,不同程度的富集Rb,Th等元素,亏损Ba、Sr、P、Ti等元素。乌兰坝岩体早白垩世似斑状碱长花岗岩锆石εHf(t)值都为正值,分布在+5.7到+11.5之间,具有较为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岩浆源区来源为较为年轻的地壳物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乌兰坝-小罕山岩体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它们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环境下,幔源岩浆的底侵促使上覆的先存地壳发生部分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