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及其预测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_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三水气象站1957年1月至2008年8月每日的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三水的降水气候特征。为了解决业务预报中对下个月的月降水量做出预报的问题,利用三水的降水资料和日本JRA-25再分析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JapanMeteorologicalAgency(JMA)气候资料同化系统(JCDAS)提供的全球月平均气象场资料,发展了一个短期气候预测的简单方法,并应用于2006年和2007年整年的预报实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三水降水的季节变化存在以下特征:平均日降水率和平均月雨日数的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份,而历史最大日降水率则出现在5月份,从4月至9月三水的平均日降水率都是大于等于5.0毫米/天。全年12个月的历史最大日降水率均大于等于50.0毫米/天,表明全年各月都存在出现暴雨的可能性。5月到8月的月暴雨平均日数接近4天,占全年暴雨平均日数的68.0%。 (2)通过对各季降水年际变化线性系数和各季降水日数年际变化线性系数做显著性检验,经过统计得出结果如下,只有冬季降水日数年际线性趋势变化通过α=0.05显著水平的检验外,其余各季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冬季降水降水日数年际变化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另外,小波分析表明,三水前汛期和后汛期的降水周期都是以80年代为界,在80年代之前和80年代之后分别存在不同的特征周期。 (3)统计结果表明,三水一次过程降水天数有以下规律:a、三水出现1至5天降水的可能性最大,降水持续天数随着天数增加而发生的可能性减少。b、50年来一次过程的最长降水天数为30天。c、持续1天的降水总过程数最多,但占降水量的百分比并不是最大,占降水量最多的是持续4天的降水。 (4)为了解决业务预报中在当月的时候必须对下个月的降水量做出预报的问题,计算预报变量的年际变化与JRA-25预报起始月前六个月风场和温度场等各气象变量年际变化的相关,得到一个三维的相关场,然后按照相关显著,有足够大的显著区域这两个原则去自动筛选出预报因子,利用逐步回归建立预报方程得到下个月三水降水量的预报。从2006年和2007年整年的预报效果(每个月的预报结果都是提前一个月做出预报)来看,总体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如果以国家气候中心规定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去衡量偏多,偏少或正常,有望把预报准确率提高到50%以上。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981-2000年NEC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GPCP降水资料等,分析了气候平均状态下全年各月大气环流特征,以此为基础研究了青藏高原南侧绕流(包括青藏高原南缘地形槽和高原
可能最大降水(Probable Maximum Precipitation,PMP)是为重大水利工程安全设计和重要滨河与滨海城市的防洪规划服务的。PMP不是纯理论研究课题,而是理工兼有、以工为主,属于
本文利用FY-2C卫星资料,多谱勒雷达资料,L波段探空资料,逐24小时,逐6小时,逐1小时,逐10分钟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4~5日淮河极端暴雨的中尺度观测事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