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材料中载流子传输特性的理论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ingkaoy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有机化合物包括小分子和π-电子共轭聚合物由于在平板显示与照明领域潜在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研究。有些器件性能已经达到了商业化的指标,但是要真正的投入大规模的产业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关于器件的微观机理,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导致了数学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上的困难,大部分问题都悬而未决。而对载流子在发光过程中的行为又是这些问题中最基本的,本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载流子在高对称性材料(晶体)中的迁移,还对次高对称性材料(准晶体)的生长覆盖做了探讨,对载流子在对称性低一些的材料中迁移做准备。 这篇博士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基本知识,包括电致发光基本原理,基本的发光材料和传输材料,器件的机构和性能等。 第二部分我们从能带这个方面研究载流子的迁移。我们考虑了晶体的周期对称性来解释和更好地理解晶体中载流子的传输机制。尽管在器件中有机材料处于无定型的状态,但是基于有序的晶体结构上的认识对于理解电子传输特性还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的,继而促进揭示材料的本质性能。我们分别计算了八羟基喹啉铝(Alq3)和[Zn(BTZ)2]2晶体的能带结构。发现无论从带内还是带间的传输,都能很好的解释实验上的结论:此两种材料均为电子传输型的材料。我们首次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方法来研究载流子的迁移问题,并且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第三部分则在H.Bassler小组光致发光跃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使其模型适用于电致发光。重点对载流子在样品中运动时的平衡能量进行了讨论,并利用该结果对一些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模拟了硅烷齐聚物的渡越时间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的很好。因而我们可以说空穴在层状结构的齐聚物迁移过程中,链间俘获是限制空穴传输的主要因素,而载流子是在高度有序的能量激活中心上跳跃(hopping)前进的模型是合理的。 第四部分基于覆盖理论,我们研究二维准晶体的几何结构.我们首先介绍非周期拼图的一般原理和构造方法,主要是二维准周期的彭罗斯拼图.然后讨论彭罗斯拼图的结构性质,研究它的八种顶角构型在整个拼图中的分布和关联,得到了它们各自的次近邻构型。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关于十边形覆盖模型的结构性质,得到了次近邻、第三近邻以及高阶近邻的构型。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有机电致发光中载流子迁移机理和准晶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为进一步的研究起到了推进和辅助的作用。
其他文献
混凝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作为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水泥,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污染,对自然资源消耗巨大。在环境保护成为国际共识,国家大力推广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绿色建筑材料概念提出的今天,就要求建筑材料采用更清洁的生产方式,更低的能源消耗。因此,对于水泥这种高能耗、高污染的胶凝材料,长期大量使用,势必对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将含有SiO2和Al2O3等活性成分的工业渣体
期刊
聚苯并唑类聚合物是一类杂环类的聚合物,包括聚苯撑苯并噻唑(PBZT)、聚苯撑苯并噁唑(PBO)和聚苯撑苯并咪唑(PBI).由于它具有很好的耐热性、热氧化稳定性、出色的机械性能、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