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愈演愈烈,成为了当下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中美贸易的发展状况不但关乎两国的切身利益,还对全球经济是否能平稳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厘清哪些因素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如何缓解中美贸易关系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贸易结构的角度切入,探究其对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机制上阐述了中美贸易结构的变化对贸易摩擦的影响,再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证明从贸易结构的角度切入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以中美建交为时间起点,本文分三个阶段(1979-2000年、2001-2007年、2008-2018年)研究中美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系。采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编码对中美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类,以美国对中国输美的商品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的数量量化中美贸易关系,分三个阶段分析并测算贸易相似性指数。最后通过建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探究中美贸易商品结构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从而给出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时的建议。本文选取的时间区间跨度大,涵盖了1979-2018年共40年的中美贸易相关数据,并测算出了历年每种SITC编码类别的商品结构相似性指数。数据较为全面,便于更准确地厘清中美贸易商品结构对贸易摩擦的影响,最后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结构变化较小,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中美贸易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移,相似性(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产品)逐渐加大,与此同时,摩擦相应的有所增多;(2)中美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对中美贸易摩擦有较大影响,特别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在贸易结构中比重逐渐升高,导致中美贸易的相似性增大,具体为SITC编码下的SITC5类和SITC7类商品(即化学品及其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的结论,表明中美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对中美贸易摩擦有较大影响,并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