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iqyd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单一奥氮平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对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瞬时记忆力的疗效。2.在此基础上探讨单一奥氮平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后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以及瞬时记忆力的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相互关系。[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共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Revision,ICD-10)诊断标准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以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量表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给予单一奥氮平治疗12周,在基线及治疗12周后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PSP)、瞬时记忆测验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命质量量表(SQL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瞬时记忆能力、主观生命质量,从而评估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疗效;并按照PANSS的总分减分率来评定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PANSS的总分减分率≥50%定义为治疗有效,<50%定义为无效,最终共有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单一奥氮平12周治疗及上述量表评估。44例研究对象均在入组时取外周静脉血5ml,进行分装、编号和深冻保存,采用微测序分型技术SNP检测NRG1 基因的全部 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一步探讨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关的NRG1基因药理遗传机制。[结果]1.本研究一共入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剔除资料缺失2例、联合抗精神病性治疗1例、期间自行停药2例、拒绝血样采集1例及拒绝日后随访者2例,最终完成12周临床评估并获得遗传学样本共计44例。44例患者中按照PANSS总评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经检验有效组与无效组临床特征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攻击危险性分较治疗前得分降低,PSP评分、瞬时记忆测验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提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相应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阳性症状减分率为70.50(50.00,89.00)%高于阴性症状减分率58.00(35.25,75.75)%,经奥氮平治疗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3,P=0.010)。4.NRG1基因共检测2774个多态性位点,经检验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其中 rs17664708、rs200167743、rs13272687、rs12543829、rs12546941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总分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17664708的T等位基因、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3272687的T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总分减分率低;携带有rs12543829的T等位基因、rs12546941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总分减分率高。rs563246482、rs10094348、rs13278493、rs13282071、rs17666554 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评估的PANSS阳性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563246482的CT等位基因、rs10094348的A等位基因、rs13278493的C等位基因、rs13282071的T等位基因、rs17666554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阳性症状减分率低。rs71992716、rs150202882、rs117444513、rs118149077、rs140193309 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阴性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携带有rs71992716的CTT等位基因、rs150202882的A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阴性总分减分率高;携带有rs117444513的G等位基因、rs118149077的T等位基因、rs140193309的C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阴性症状减分率低。结果示 NRG1 基因多态性位点 rs200167743、rs10100501、rs10706604、rs10755888、rs1080832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0100501的T等位基因、rs10706604的GT等位基因、rs10755888的C等位基因、rs10808323的G等位基因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减分率低。结果示 NRG1 基因多态性位 rs200167743、rs148142600、rs118037090、rs116890544、rs116984080的相应等位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单一奥氮平治疗后评估的PANSS攻击危险性减分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rs200167743的G等位基因、rs148142600的C等位基因、rs118037090 的 A 等位基因、rs116890544 的 G 等位基因、rs116984080 的 T等位基因是者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PANSS攻击危险性症状减分率低。[结论]1.奥氮平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包括阴性、阳性、一般精神病理症状、攻击危险性症状;同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瞬时记忆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疗效优于阴性症状疗效。3.NRG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部分等位基因,可作为影响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危险因素或疗效较好的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目的]:转移性乳腺癌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转移灶的治疗目前仍以全身治疗为主,而手术治疗目前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SEER数据库,研究单器官转移灶手术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抽取2010-2016年确诊乳腺癌并发生单器官(骨、肝、肺、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660例,以是否行转移灶手术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纳入年龄、人种、组织学分
[背景]饮酒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复杂的联系,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的主要症状为饮酒渴求与抑制饮酒控制缺陷,以及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新型无创脑刺激技术,改善AU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纠正饮酒行为,具有更好依从性与前景。本研究将采用rTMS干预A
[目 的]对比分析腔镜与开放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完成度、术后并发症、复发及远期生存率,以研究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能否在保证肿瘤治疗近期及远期疗效前提下,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云南省肿瘤医院,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
[目 的]对比分析宫颈癌患者经手术、放化疗等不同方式治疗后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探讨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对宫颈癌患者治疗及随访的临床意义。[方 法]选取2018年10月一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FIGO分期为ⅠA-ⅡA期宫颈癌初治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放化疗组,每组入组患者各70例。对入组患者初治时、术后3月、手术+放化疗后3月阴道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
[目 的]探讨HSIL患者LEEP术前后HPV转归与阴道局部及外周血免疫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CD4+T%、CD8+T%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科宫颈病变门诊经阴道镜下确诊HSIL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干净7天内行LEEP手术,并通知按照术后3月、术后6月时间点进行随访。我们在术前、术后3月、术
[目 的]1.探讨直肠腔内三维超声(3D-Endorectal Ultrasound,3D-ERUS)在评价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N分期的价值,并与MRI进行对比研究。2.探讨直肠腔内三维超声在预测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中的价值,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共有189例研究对象符合标准,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4
[目的]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且严重的精神疾病,也是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尽管采用了各种治疗方法,包括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仍然有40%-50%的患者的症状无法缓解。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对抑郁症患者至关重要。低强度聚焦超声(Low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已被证实可抑制或者激活神经元,调节大脑活动,并在各种神经系统
[目 的]探究抑郁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以及影响N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其次,构建NAFLD的患病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为NAFLD的发生发展及诊治提供新见解。[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进行排除后符合纳入标准的参检人
[目的]1.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2.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由两名经专科培训的精神科医师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后收集37例精神分裂症入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在入组前均未接受过规律药物治疗,确诊后由同一名研究人员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
[目 的]大量尸检、动物实验、脑脊液及血清学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患者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存在损伤,且这种损伤可能会造成脑结构的改变,其损伤机制与免疫炎症密不可分,目前尚未在SCH人体中得到BBB损伤的直接证据,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