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科书既是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凭借,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使命。语文教科书一般包括四个系统:选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助读系统又称导读系统,是教科书的编者为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而设计的一系列文字类图像类的资料,对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明确教学方向具有指导意义。2016年,我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束“一纲多本”的时代,开始改用统编本教科书。本文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统编本”)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苏教版”)7-8年级(即初中一二年级)的助读系统的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比较两套教科书助读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以期将教科书助读系统对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对教科书编者编制和修订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提出建议,对教师和学生使用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提供帮助。本论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助读系统的概述。梳理了对助读系统的不同说法,将助读系统定义为:教科书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及理解课程内容的重难点,为指导教师方便快捷的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资料的总和。同时对助读系统各种要素进行了分类。第二部分先通过对两套教科书的总体分析,总结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学性强,主题明显的特点;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单元结构则更加灵活,没有特别强调一定的主题,更突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第三部分从提示类,注释类,图像类,资料类四个方面对两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做分析。在提示类要素方面,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注重人文情怀,尤其是“致同学”,开篇用一封信的方式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提示语紧扣学习目标,无论是单元导语还是课前预习都提出了一定的学习要求。在注释类要素方面,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能根据课文的语境将注释文学化;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注重注释内容的简洁与用词的准确。在图像类要素方面,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在插图的表现形式上采用中国传统的泼墨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苏教版更具有时代感。在对不同功能的插图分析中发现两者收录的多为理解性插图,缺少组织性插图。在资料类要素方面,从补充资料的形式来看,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形式更加丰富,而苏教版的形式较为单一;从补充资料的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补充资料能结合文本展开知识点的拓展,而苏教版的补充资料都出现在文末,难以与课文建立即时的联系。第四部分,为了完善助读系统中各要素的不足,提高助读系统的利用率,针对各个要素部分提出相应的编制建议以及教师和学生对助读系统的使用建议。要有贴近学生生活,以学定教的编制理念;注重整体与局部统一科学的编排方式;编制内容要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而各要素的编制要立足文本,有选择的确定有助于学生学习文本的助读要素。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助读系统时首先要在观念上重视起来。教师尤其要重视教会学生利用助读系统自学的学习方法。学生使用助读系统时要注重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感受,能在利用助读系统学习文本的尝试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